大碗冰糖茶
■陈清山
记得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候,刚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也就是1980年。
那时候,我的个子很矮,或许是那个年代生活物资匮乏的产物。刚上五年级,来了个新的语文老师,个子也不高,肤色贼亮贼亮,上课时两只眼睛游弋于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我时常怯生生偷看他一眼,就静听那娓娓道来的课文的故事。下课时目送着语文老师的离去,心里有一种眷恋不舍的感觉。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我的语文课听、说、读、写也一点点进步,每次小测成绩如同小蚂蚁一样爬高了一些。似乎这位语文老师也慢慢走进我的心里,怯生生的感觉也日趋消失。有一天下课期间,我抖了抖胆问老师,“你能说说西游记的作者吗?”
他说: “你看过西游记吗?喜欢哪个人物?”
我说:“我最喜欢沙和尚”。
他说: “为什么?”
我说: “沙和尚最喜欢干活”。
他笑笑,用手抚摸着我的头
第二天出乎意料,他把一本书面发黄,书里有密密麻麻批注的《西游记》拿给了我。其实当时的我,书中的批注我根本不理解。我只好狼吞虎咽地再读一遍《西游记》。
记得第十周的星期一上午,班主任告诉我明天到我家家访。当天晚上,我把老师要来家访这一件事告诉妈妈,妈妈听后若有所思“嗯"了一声。星期二,我带着班主任从学校大约走了半小时山路到家,不知道窥视多少次班主任的“国”字脸,妈妈早就杵在大门边,小心翼翼打招呼、让座,班主任也不时夸我在学校的表现。
尔后,妈妈到厨房里找出一个偌大的粗碗,碗边虽有缺口,已经是我家最新的一个。她利索地从报纸中取出一整块冰糖,用那葫芦瓢舀起铁锅里的开水,浇盖在冰糖上面,发出“哧哧”的响声,那糖也瞬间分散成“小冰糖”。妈妈又叫我把冰糖茶端给班主任,我那稚嫩小手把碗送到班主任身边,舌头不由自主在嘴唇四周“打转”。妈妈用眼盯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班主任看在眼里,顺势把那碗冰糖茶移到桌子中间。班主任家访后,起身要走,妈妈又把那碗冰糖茶挪到他边上,让他喝一口。班主任摇手示意表示谢谢。
妈妈又叫我把那碗冰糖水端给双眼的失明爷爷喝,我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又不敢说不,在送糖水的过程时,趁爷爷双眼失明看不到,狠狠汲了一大口,碗里的水只剩半碗,那糖水真的无比的甜,简直是人生第一次尝到“琼浆玉液”。
当爷爷接过碗时,笑笑说: “小子,你再喝一点”!
我愕然一下,双目失明的爷爷怎能看见我“偷喝”糖水的举动。
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原来是我“狠狠汲了一大口”声音惊动了似睡非睡的爷爷。也明白了那“一整块”冰糖是妈妈事先一天到姑婆家“借”的,便于事后的“归还”的大小分量对比。
如今,自己也成了老师,家里的糖茶种类繁多,但总是不能够喝出当年那碗清甜冰糖茶的味道。也时常去家访,端起茶杯时脑中就浮现出,当年五年级语文老师移动那碗冰糖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