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启示
■ 张秋炯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之一。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1.5%。其中河田是全国出名的水土流失重灾区,长达200多年的历史,夏天地表温度高达76摄氏度,可以烤熟鸡蛋,灼枯植物。“山光、水浊、田瘦、人穷”,老区百姓的幸福在哪里?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汀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时任省委书记项南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成功治理了45万亩,还有100多万亩水土流失区未治理。一任接着一任干,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接力棒传到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手里。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五次到长汀调研视察。怎样打好水土流失治理的攻坚战?他充满信心与决心,高瞻远瞩,作了精心的战略部署。1998年他提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切入口,把长汀建设成现代化的高品位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农业县。1999年11月27日,他强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项南老书记的关怀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锲而不舍,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统筹规划,用8到10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习近平同志在河田世纪生态园捐种一棵香樟树,献上一份热心。在他的倡导与强力推动下,长汀水土流失的治理向纵深快速推进。8年过去了,至2009年,长汀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7万亩。往日水土流失重灾区的“火焰山”,今天变成了“花果山”“百鸟园”。
2018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公告》:2017年度长汀脱贫摘帽。实现了习近平率领闽西苏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攻坚战终于胜利了!长汀人民彻底摆脱了因水土流失而遭遇的200多年来的苦难。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造福当代,惠及后世,功德无量。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习近平同志感慨地说:“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又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持续加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长汀人民筚路蓝缕,仅用十年的时间,与百万亩荒山作战,创造了成功地探索出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汀经验”。长汀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长汀经验”也是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宝贵财富。
经国家水利部推荐,《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作为世界生态修复实践成功范例向全球公开推广,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正式走向世界! (作者系龙岩市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