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岩声》,百年沧桑


1923年9月至1926年11月,《岩声》共出版了43期,图为部分期刊的封面。

■ 邓小燕

我最初对于《岩声》的了解,来自父亲的讲述,他就是这份杂志的创刊者之一的邓子恢。

1921年春,父亲从江西回家,在白土桐冈小学任教员,便与同事们组织“奇山书社”,社员达200多人,多是九中同学和各区乡小学教员。当时及以后几年中,书社购买很多新书,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文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以及《新潮》《新青年》和《向导》等,这对龙岩知识分子的革命思想起了启蒙作用。大家纷纷写了读书笔记,并将其油印成《读书录》,第二期改为《同声》。1923年9月,将《同声》内容扩充,改刊名为《岩声》,并公开出版。

父亲不仅给我们讲述了这段经历,还让我们阅读他撰写的《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回忆录》,那里面有更详细的介绍:“纵观大革命以前,龙岩人民的革命活动,虽然仅仅停留于青年知识分子阶层,但这些参加革命活动的知识分子,后来很大一部分都成为共产党员和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大革命以后,龙岩历次农民革命运动,正是通过这些革命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而逐渐开展起来的。革命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便产生了伟大力量,从而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从龙岩这个局部情况看,也证明马列主义这条真理的绝对正确性。”

这是父亲对我们讲述的《岩声》创办过程和意义,他们实地调查,依据群众中的客观事实,用数据说明广大民众所承受的经济剥削之痛苦,并提出改造社会的主张,因而发行范围和销售都数量可观,除闽、赣,还远销海外,得到许多岩侨的声援和经济支持。

父亲告诫我们,你们兄弟姐妹都是在革命局部胜利或全国胜利后出生的,要了解革命斗争的艰巨性,要紧紧依靠群众,实事求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父亲的讲述,是我们对龙岩以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最初启蒙,也对《岩声》有了浅显的认知,懂得这是父亲付出极大心血所办的报刊,是他最珍惜的物品之一。

当我们参加工作之后,跟随前辈的足迹,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自己人生的七十年岁月,我们再仔细品读父亲对我们的讲述,从中体会更深一层的意义。父亲要求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先从改造个人做起,而后及于改造社会”,而且父亲则是身体力行,为了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践行了把点点滴滴热血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誓言。

父亲对家乡有一份特别的感情,解放后,他数次回乡,浓浓乡情心牵挂,深深血脉情相连。他关心爱护革命烈士的后代,关心帮助曾经踊跃投身革命,支援革命五保户的生活;他也关心那些当年参与创办《岩声》,拥护革命的知识分子,解放后,支持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报效祖国。

当然,他对这份年轻时创建的杂志,这份浸满革命者热血的有温度的杂志,抱着难以割舍的情缘。这是革命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造的。因此,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就拜请龙岩郑日晖副县长、葆真先生负责收集此刊。据当时有关人员称:“《岩声》是革命文物,处理办法:1、捐献;2、收购;3、征集。”收藏者邱梓江表示,《岩声》是我心爱的读物,如今要捐献真舍不得割爱,然而细想,此是革命文物,不宜私人保管,况且交给国家收藏比个人保管较为周全,又可扩大宣传教育面,作用大,因此决心捐献。《岩声》原有邱长发印记,捐献前笔者又在封面或扉页加盖一厘米见方私章作为纪念,把6本《岩声》寄给邱梓江,由他代为办理献书手续。从此,这些《岩声》成为龙岩征集的红色文物。

在我家一个陈旧的绿色漆面的铁皮保险柜里面存放着父亲的一些旧物!同时还有《岩声》,其中第九期之前都是单色,十期之后,封面有插图,并且是彩色印刷。由于年代久远,《岩声》杂志纸张已经泛黄,墨迹褪色,那些看起来有些许破损的旧刊物,曾经是父亲最为珍惜的。晚年的父亲,会轻轻地、小心地翻阅它们,陷入久久的沉思。他是否又想起了家乡的桐冈书院,是否又听到痛斥兵灾匪祸的呐喊声,而我们则只能默默地看着,决不允许用手触摸。

这些《岩声》,是父亲委托龙岩九中丙班同学林鸿玮(林江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收集到的,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今天无以得知。只在杂志里附有一张小小的粉色便签,其中写到,此刊经过时日近四十年,现存在者,恐不甚多,深望妥为保存为要。这是父亲在九中丙班的同学,父亲与之关系密切,父亲留日期间,给他寄过两张明信片,林老前辈一直是经商为生,抗战初期,他曾经慷慨解囊,捐款支援新四军。

父亲收集保存这些杂志,重温那些以生命和热血书写而成的报刊,那是龙岩民众的心声,全国民众的心声,带领我们的社会渐渐朝着和平快乐的方向走去。参与办杂志的许多人,许多人的名字都没有记录下来,许多人没有能够看到和平,更没有能看《岩声》的百年诞辰!

我们期待着,“奇山书社”旧址桐冈书院能够早日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全套《岩声》的复制件和参与出版的人员名单,能够展示在观众面前。这份一百年前的刊物,真实记录着闽西红土地上百年奋斗的艰苦与牺牲,历史不能被遗忘!

(作者系邓子恢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