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闽西山水养育了我们”
■ 徐学
大暑时节,我和蓝家渡酒庄公司吴志坚董事长和夫人洪婵娟一起,驱车来到古田镇新生村。1969年,厦门来了10多个学生青年,在新生村里落户务农,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其中许多人最后又重新考进了大学,大部分成为中学或者大学老师,有的当了企业高管。
后来,这些知青也都陆陆续续回来村里探望乡亲。有一次,新生村知青胡培回来,陪同他的是时任厦门市委书记,他们是厦门大学财金系同班同学。也都有过当知青的经历,他们一起在村口的小饭店吃了饭,店家是胡培的房东谢益富,他们对新生村腌制的酸菜赞不绝口。
吴志坚是国内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荣获新时代中国经济代表人物、2022年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人物等称号。他深耕大健康产业多年,因感佩古田会议精神,陶醉于闽西梅花山风光。2018年,他下决心来当个新客家人。五年来住在闽西吃在上杭,从蓝家渡出发,开垦了千亩葡萄园。五年后的今天,他已打破了中国南方不能出优质葡萄酒的偏见,在古田酿造出中国和亚洲的金奖葡萄酒。
在村支书陈小兰和知青房东老谢的引领下,我们仔细观看了当年汪毅夫、汪一凡、陈衍德教授的旧居,并绕行新生村一圈,兴致勃勃地听他们的介绍。半个世纪过去,当时的景色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当年直插青天的大树有的已经倾倒,当年清澈流淌的小溪已经部分淤塞,知青住的老房子也已经翻修重建。但我们依然兴改勃勃地听着介绍。听房东说知青当年是如何住宿,如何种菜煮饭,如何洗衣挑水,是从哪条路上出发,去远处农田耕耘莳田。
在书记和房东的话语中,大家很快就在脑海中构筑出一幅鲜明的画面:50多年前,厦门学生娃与当地百姓同甘苦、共命运的生活场景,一寸一寸地活了过来。在乡亲家里喝茶、在乡亲开的小饭店里吃饭时,大家都一直围绕着50多年前的历程热烈交流。我说,五十多年前,三万多厦门学生来闽西落户务农,是一代新客家人,今天吴志坚董事长等一批有见识有情怀的企业家来此投资创业,振兴客家乡村,又成了新一代客家人。闻此言,大家共同举杯,祝老客家人、新客家人都能健康快乐,并希望大家一起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此时,我打开手机,和在北京的汪毅夫教授做了视频连线。汪毅夫说起当年,最遗憾的就是学业停顿了,好在新生村的知青都能坚持学习,在艰苦的劳作中手不释卷,最后许多同伴依旧成了著名高校的老师。据他所知,孙海涵是厦大化学77级,曾任华南师大教师;汪一平是厦大生物78级,后读研究生;汪一凡是厦大会计系研究生,留校任教;陈衍德是厦大历史78级,后读硕博士,留校任教;胡培是厦大经济系77级,陈玉雪是厦门大学教育系72级,李亚英是南京铁路医学院72级……
吴志坚董事长说,他10多年前在北京开会,曾和汪毅夫会长合影,没想到新生村是汪会长成长之地,也是有缘。我在武平当过整整七年的知青,从一米五长到一米七,当年是客家乡亲收留了我们,是闽西山水养育了我们,这里是我们迈向成功的起点。吴董事长特地带来一箱蓝家渡葡萄酒送给乡亲们,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分享新客家人成功创业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