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降息潮下的“镜像”


6月以来,六家国有大行完成了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多家股份制银行跟进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为5到15个基点不等,多地中小银行则紧随其后,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在当前的存款“降息潮”中,不少储户和银行陷入彷徨。

储户的彷徨:寻求资金增值最优解

工作刚满一年的王安(化名)手头有了些钱,本打算近期存银行定期,却被突如其来的降息打了个“措手不及”,“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钱还要存银行吗?”有储户发现不同地区的银行存款利率存在差异。为寻求更高收益的存款利率,“跨城存款”热潮渐起,部分储户开启“特种兵”模式,“我专门做了攻略,坐高铁去杭州存款,存了30万,利率3.3%。”林衿(化名)称。还有储户选择将到期存款取出,投向理财市场。“钱存银行得到的利息越来越少了。”家住上海的程先生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他关注到某国有大行5年期定存利率降低15个基点的公告。“如果30万元存5年,利率就少了2250元。”程先生算了一笔账,觉得钱存银行“越来越不划算”,不如买理财产品。数据显示,我国存款增速持续放缓。今年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36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393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36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221亿元。

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存款增速可能继续放缓,主要因为银行持续下调存款利率,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因此可能继续下降,这将带动居民存款增速进一步回落,导致更多资金流向理财市场。

银行的彷徨:如何才能留住客户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如何留住客户”成为各大银行面临的新考题。“又到了年中冲存款的时候了,我还有700万元缺口,完不成好崩溃呀!”华东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虽然当前处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银行还是下发了不少任务,如何吸引和留住客户让他颇为“头疼”。

储蓄型保险产品成为银行留住客户的主推产品。“今年不断降息,锁定复利3.5%的保险产品要不要了解一下?”“3.5%预定利率寿险停售在即,想买赶紧买!”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不少人正卖力推销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数据也可以印证保险销售的火热——今年前4个月,保险行业保费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寿险同比上升11.8%。

低利率常态化:如何打理好“钱袋子”?

在银行低利率常态化的形势下,储户应当如何打理好自己的“钱袋子”?多元化资产配置成为应对之策。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居民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心态和预期,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对于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一些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董希淼分析称,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追求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债券型基金、偏股型基金以及风险等级相对高一些的理财产品,也可以适当投资股票及贵金属产品。

新形势也催生着新机遇,银行要做好客户资产配置“顾问团”。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银行要向有更高附加值的财富管理、线上场景等方向转型,更好满足市场多元化、高质量金融服务需求;需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平衡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重视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经营可持续性,不断优化资产结构。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