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赖罗傅一家亲
■ 罗炳崇
赖、罗、傅本属不同的三个姓氏,但现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三姓的人相见时,会以“亲堂”相称。究其缘由,有很深的渊源。
据载,赖、罗、傅同属姬姓,原聚居于黄河以南地带。赖氏出周文王第19子叔颖。叔颖年幼好武事,疏财仗义,文学亦佳,时人多有称赞。当时商纣王无道,武王即位后,命弟叔颖率兵讨伐,功成之后,叔颖退居河南赖地(后为颍川郡,今为许州),武王念及他的功勋,就将赖地封为赖国,并赐侯爵。后世子孙为纪念先祖之丰功伟绩,遂以赖为姓,颍川为号。罗氏为祝融氏之后裔。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称为罗国,罗氏亦以国为姓。傅氏的起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因以为氏”,还有一说,据唐《元和姓纂》记载:“傅,殷相说(yue)之后,筑于傅岩,因以为姓”,这里说傅姓是出自殷高宗的名相傅说(yue)。
赖、罗、傅三国,比邻而居数百年,彼此和睦且有姻亲关系。公元前541年,楚国灵王即位,这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楚灵王大肆残杀,欲灭赖、罗、傅三国。赖国首受其害,赖国人为了逃避杀戮,便改姓罗、傅;其后罗国被灭,楚国杀戮如故,罗国人也多改姓依附于赖、傅;傅国最后仍然难逃厄运,其国人也便改姓依附于赖、罗。等到太平之时,赖、罗、傅已历经数代,子孙众多,混淆不清,大家决定不再恢复原姓,并立下“三姓不通婚姻”的规矩,以表示血脉相连、同祖连枝之意。
1980年,新加坡南洋赖氏公会庆祝金禧纪念,与会各国三姓宗亲代表鉴于彼此在历史上的血缘亲情关系,遂有成立“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的倡议。翌年,趁香港赖族宗亲会庆祝成立1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三姓宗亲代表再度聚会,并成立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议决每两年在各地举行一届代表大会,不设常设机构,由各国和地区宗亲团体轮流主办,接办团体就是联谊会的联络中心。从1982年首届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代表大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以来,已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中国台湾台北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台湾高雄市、泰国、印尼泗水、福建泉州等地举行代表大会。联谊会的宗旨是:尊敬祖宗、血脉相连;敦睦宗谊、和谐发展。通过联谊会,加强各地宗亲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祈愿宗亲们的向心力更加凝固,传承老祖宗互相救助扶持的友谊,使三姓子孙达到生存安乐及永世延续的境界。
赖罗傅三姓的联宗不但有同宗同源的关系,又多一层患难相扶助和生死结盟、义气与共的人情至性的表现!三姓的子孙们,至今仍能以联宗名义相处一堂,何尝不是大家的至情至性,亦是内心深藏的一种文化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