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的林开凤


1939年10月,新四军教导队第九队学员在皖南合影(三排左五为林开凤)。

□ 赖守铭 林添茂 文/图

林开凤(1915—1942),曾化名胡明山,是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虎北村新塘人,曾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副团长(政治委员)等职,在皖南事变中英勇就义,用生命书写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林开凤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5月,红四军入闽解放永定后,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30年12月闽西苏维埃政府从龙岩城迁驻虎岗后,虎岗成为闽粤赣边区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从此,林开凤在乡里积极参加儿童团和少先队的各种活动。此后,他又参加了保卫和建设虎岗苏区的各种斗争。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西南地区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夏,林开凤在虎岗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第七支队新兵连,在历次反敌“清剿”战斗中,机智勇敢,表现突出。同年冬,他由该连党支部组织委员熊宝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春,林开凤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三营第九连司务长。同年3月,他跟随部队从龙岩出发,经长汀进入江西的瑞金等地后,最后到达安徽屯溪的太平。4月初,又从军部指定地点潜口随新四军第二支队在歙县岩寺集中。这期间,林开凤尽心尽力做好沿途的后勤给养工作。7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向江南敌后江宁、当涂、芜湖、溧水、高淳地区挺进,他随第二支队第三团进入涂、芜地区活动。1939年初,第二支队第三团奉命从苏南敌后调回皖南,归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此后,林开凤先后调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民运股长、第五团第三营营长、第五团副团长,率部参加繁昌保卫战、九郎庙反“扫荡”、泾县保卫战等战斗,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林开凤在激战突围中被敌逮捕,被押在皖南特训处,不久被转押至江西省上饶周田村集中营,编在军官大队第五中队。林开凤几次断然拒绝写“自首书”,常常讥讽特务的无耻伎俩,被视为“顽固分子”,编入“顽固队”第三中队,受到敌人的严厉监管。在狱中,林开凤一直坚持对敌斗争。在1942年4月第三次编队时,他仍被敌人编入在这个号称“军官顽固派”的第三中队,受到特务们的严密监视和管训。

1942年6月,国民党将设在江西上饶的集中营迁往福建。6月17日,在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和其他爱国志士100余人,途经福建崇安赤石镇时,在狱中的中共秘密支部的领导下举行“赤石暴动”。暴动成功后,有40余人冲出国民党军包围,在武夷山区与闽北游击队会合。国民党气急败坏,疯狂报复,将林开凤等一批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列入枪杀“黑名单”。

1942年6月19日下午,林开凤被押解到崇安县角亭村的虎山庙旁英勇就义,时年2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开凤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