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合:一个诠释觉悟与信仰的改名


□ 江峻

通过一个执着追寻自己曾祖父革命事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我“走进”了这个革命故事,在詹应金-詹应军-詹合的更名以及纵贯一生的绰号“愣子”背后,似乎感受到了一束跨越时空、纵贯历史与现实、贯通觉悟与信仰的光芒……

詹合的光辉定格

1934年11月30日,湘江战役红军全军总后卫部队红三十四师被9倍于己的敌人缠住了。争战如潮水一般,一方攻上来另一方又推下去。至黄昏时分,敌军休战,调整部署,组织力量,开始了更大的攻击。顿时,红军阵地上的信号弹、照明弹、手榴弹和各种炮弹的火光交织在一起,把整个天空辉映得如同白昼。在敌人疯狂的攻击中,一○○团二营阵地被冲出一个豁口,敌军士兵蜂拥向里冲。二营长侯德奎急了,抱起一挺机枪,边打边喊:“快,堵住!堵住!”前头的敌人倒下了,后面的敌人在督战队的逼迫下继续向里冲。

“二连跟我来!”团长韩伟发现敌人还在从豁口朝里涌,急忙跳出工事,率领100多名战士冲过去。二连长詹合,绰号“愣子”,端起冲锋枪纵身从工事里跳出,带领全连紧跟韩伟向豁口冲去。“嘀嘀哒——”冲锋号响,二连奋起楔入敌阵。

“呜儿”,敌人的一发迫击炮弹呼啸飞来。“闪开!”二连长詹合将韩伟一把推出。韩伟摔个趔趄,炮弹在詹合身边炸开,弹皮“嗖”地切腹而过,詹合的肚皮划开一个大口子,肠子断了数节。韩伟翻身弹起,扶住詹合。詹合见韩伟没伤着,微笑着推开韩伟:“韩团长,别管我,快指挥部队,打、打……”

“为詹连长报仇!”韩伟指挥部队奋力反击。

豁口终于用血和肉堵住了……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于12月1日晨渡过了湘江。

……

《“三湾子弟”韩伟将军》P218-219页记述的片段,成为了詹合烈士的最后定格——这是一个英雄的经典定格!

詹合的身世

通过查阅《湘江战役中的闽西儿女》,在P26页《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作者:韩伟)一文中,有“我团一营有位福建籍的连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肠子被敌人炮弹炸断了,仍然带领全连继续战斗”的记录。在P115页《长征·血漫湘江》(作者:王树增)一文中,有“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的一○○团是全师阻击阵地的前沿部队……一位福建籍的连长肠子被打了出来,鲜血把半个身子都染红了。他用手按住腹部,斜靠在指挥位置上边射击边不断地喊:‘同志们!咱们没有退路,身后面就是党中央!’”在 P269页《闽西儿女血洒湘江》(作者:郑学秋)一文中,有“守卫红34师前沿阵地的一○○团……有位闽西籍的连长,身负重伤,肠子被打断了,仍然继续指挥战斗”。结合烈士后人的讲述,英雄詹合来自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捷步片区的官洋村。

百度搜索“詹合”显示:詹合(?-1934),福建省龙岩县人。1929年6月参加龙岩武装暴动,随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上杭县独立团、闽西红军独立第十师战士、班长、排长,红34师第100团一营连长,参加了闽西苏区反“会剿”作战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年11月下旬在湘江边承担阻击任务,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在战斗中被炮弹弹片炸断了肠子,可他把肠子塞进腹腔,仍然指挥全连继续战斗,直到壮烈牺牲。

查阅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詹氏族谱:詹合,原名詹光俊,1896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系白沙捷步詹氏云波公脉下第二十一代裔孙。问询族人:詹光俊,幼小进过学堂,能识文断字;因世代贫穷,取字“应金”,寓意“命中因应财运,多获金银财宝”;因个子高大、体格健壮、性子耿直,做事正直、认“死”理,好扶贫济困、打抱不平,被人取绰号“愣子”。

詹光俊曾孙詹金生转述曾祖母蔡氏-祖父-父亲的口口相传:在1929年5月红四军首战龙岩获胜后,詹光俊看到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加入了当地的农民武装暴动队伍。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后,经受部队严格的组织纪律教育并从战士、班长、排长不断成长后,詹光俊把觉悟落实到自己的首次更改名字中——将自己的字从“应金”改为“应军”,寓意:抛弃金钱利益观念,加入革命军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从此,詹光俊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军人、红色战士。1929年7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出击闽中。詹光俊随出击闽中部队进驻白沙后,留在后方建立和发展农会、赤卫队,曾任苏维埃农会主席、农会党代表等。詹光俊在从事地方工作中,更加深刻领悟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随着分兵、出击闽中失利,回师闽西、集中兵力攻打铁上杭成功,以及“中央九月来信”,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詹光俊深刻领悟到革命军队应当与根据地紧密“粘”在一起、善于将兵力“合”在一块,并把永远跟从毛泽东的思想和军事路线作为自己终身不变的信仰。1930年1月,再次觉悟后的詹光俊再次更改自己的名字——将“詹光俊”改为“詹合”:留“詹”通“粘”,去“光俊”“应军”用“合”,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党和农会工作的好干部。1934年8月,任岩连宁区革命委员会主席,为便于开展工作便用“詹应金”之名。1934年9月——中秋节前夕,詹光俊接到命令即将开拔江西之际,告诉妻子蔡氏:自己已经献身革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部队里已将名字改为詹合;如果自己没有牺牲,革命胜利后一定回来与他们母子俩会合。然后这一别竟成永诀……

詹合的时代价值

与革命胜利前牺牲而默默无闻的烈士相比,詹合在相关史迹中留下了些许记录。詹合革命故事的时代价值,不在那种英雄的经典定格——牺牲自己保护战友、战斗直至最后倒下等,以及做农会、赤卫队等工作,而在于觉悟而获得智慧、以智慧作引领并成为信仰笃定践行。这个逻辑与光芒是他们的共同行为特征,也是他们成为革命烈士的共同方法论。

每一个学有所成、业有所成者,亦即如此:深入地学习书本知识或工作经验,结合自己所做题目或所从事工作的实际进行深刻领悟,将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引领自己的学业或事业不断前进并取得成果。这个逻辑与光芒是取得大小成就的共同行为特征,也是颠扑不破的共同方法论。

每一个人与团队,每一个社会与时代,每一项工作与事业,都必须“不愣”地学习科学理论、觉悟真理力量,又要“愣子”般坚定信仰并笃定践行,唯有如此方能不断取得进步与成就。詹合改名的故事,诠释了觉悟与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诠释了红色革命故事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诠释了自我革命的实践逻辑。讲述好詹合革命改名故事,将有效传扬好觉悟与信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有效践行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具体化、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