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中院积极探索司法创新
司法服务普惠金融改革
□融媒体记者 陈志强 通讯员 王瑜程 傅艳艳
“不要等收到账单才感到‘大为震撼’!早在买买买的时候,就要想好用什么还,特此提示:一要坚持量入为出……”这是协同中心法官在判决、调解消费信贷纠纷案件后特地附上的接地气寄语,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与温情。
龙岩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后,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创新改革,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的成果。为适应普惠金融改革,做好司法保护改革成果,市中院通过司法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与法治建设,协同中心、“惠林卡”等司法改革产品应运而生。
2021年初,市中院牵头与市司法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行龙岩市中心支行、银保监会龙岩监管分局、新罗区法院联合成立龙岩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与龙岩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协同办公,建立以“一盘棋”普惠为总牵,“一条龙”服务为要旨,“一站式”解纷为核心,“一体化”防控为导向的普惠金融司法协同平台,通过深化内外循环双机制,为龙岩普惠金融改革建设筑牢法治屏障。
协同中心起到了畅通循环、普惠司法服务“一条龙”的作用。“原先案件办结时限是3个月,现在有了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一站式服务,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审结了大部分案件,这个效率太高了。”这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龙岩分行周女士对协同中心的点赞。
协同中心努力在办事环节上做“减法”,在高效服务上做“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建立金融纠纷分色分类分段“一站式”处置,根据所涉领域,按绿黄红色分别标注涉水土生态、乡村振兴、青年创业金等金融纠纷,并将案件分别按可调解、执行困难、引发群体风险等划入相应化解通道。开展线上平台要素式立案、要素式审理,推广适用金融案件要素式裁判。
强化金融纠纷案件多维管理,打造纠纷化解快车道。协同中心以龙岩农商银行为试点,对10万元以下小额金融纠纷实行快速解决机制,简化纠纷办理流程,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在“全国文明村”小池培斜首创“惠农e站”,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循环联动,达到普法、解纷、预警效果,搭建坚实金融纠纷乡村“烽哨台”。
普惠金融“试验田”提供了协同、便利、一体的服务,为保障“试验田”安定稳定,市中院发挥司法智慧,实行诉源治理防控“一体化”,对工作中发现的金融风险隐患,向金融机构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实现金融安全与社会和谐的有效衔接。如协同中心针对龙岩农商银行信用卡案件中存在送达地址确认书填写不规范的情形发出司法建议,增加送达地址实质性确认条款等。
为充分发挥司法在金融服务中的“晴雨表”属性,市中院还积极发挥司法数助治理职能,加强普惠金融大数据分析与研判,构建“法银合作”多元化解纠纷体系,“e”键化解金融纠纷,实现普惠金融政策落地、金融产品交易、金融保障服务、金融消费维权、金融司法保障等统一服务,有效应对金融领域风险隐患。
截至目前,协同中心协调解决金融信用帮扶、金联保贷款、“借新还旧”贷款等金融领域问题12项,诉前化解各类金融纠纷3368件,诉前分流率51.82%,为当事人减省诉讼费用200余万元,审结各类金融纠纷案件2368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司法的深度融合,持续打造更加智能、更加精准、更加全面的金融法治服务保障体系,助力我市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中院立案庭庭长王乔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