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摇曳慢时光
□ 丘凤娇
对于水井,90年代以前的孩子应该都不陌生。
我的童年,很大一部分时光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关于水井的最初记忆,我好像一直停留在外婆家附近的两口水井之上。
那两口水井据说建于清代,具体何年并无考证。它们外形几乎一致,如同拷贝,一口在上屋,一口在下屋,相距不过数百米。两口水井整体都呈长方形状,长约4米,宽约3米,深约1米多,井身由鹅卵石铺就而成,井口则由平整的大青石板拼接而成。两口水井均由一棵古老的大榕树遮阴庇佑,鲜活的井水从盘根错节的榕树根下汩汩流出,清澈透亮,井底长满青苔和水草,时有小虾游弋其中。
沉寂了一夜的古井,日日在晨光中开始变得热闹。前来取水的人们,横肩担起两只空铁桶,叮铃当啷,拉开一天的序幕。到达井边,他们先将扁担搁置一旁,弓起腰背,用桶底轻轻拨动水面,然后将桶斜斜地插入水中,水桶一吃水便晃晃悠悠地往下一沉一沉,直待井水没过桶沿,此时,用力将桶提起,满溢的井水从桶沿倾泻而出,一桶水便打好了。此时,井面泛起层层水波,由小到大慢慢扩散开来。要是多人同时打水,井面瞬间变得热闹,一圈一圈水纹交织重叠,而后再度一圈一圈扩散开来。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大榕树叶筛下斑驳的光影,闪着碎银般的光亮,与蓝天白云的倒影、大榕树和打水人的身影揉碎在一起,随着水波轻轻摇曳。
待两桶水都打好,来人重新拿起扁担,蹲下腰身,单肩挑起,步伐结实而缓慢,一步一步踏向金色的晨光。鸟儿叽喳叽喳,扁担吱呀吱呀,井水晃荡晃荡,在这样自然的节奏里,时光仿佛也被拉得悠长悠长。
炎炎夏日,年幼时的我时常惦记井边的清凉以及井里的小虾。可那时候,外婆三令五申不让我单独前往那两口水井。可孩子终归淘气,于是,我总在中午人少的时候,趁外婆不注意偷摸溜去。
下屋这口井,我去的多些。我喜欢趴在树荫下的青石板上,乘着绿色的清风,用一根细长小棍翻找隐藏在水草之中的小虾。井水清澈,小虾的形态可观得一清二楚——小虾们伸着触须,或探头探脑,或迅速游动,在翠绿的水草丛中时隐时现,它们一定是在捉迷藏呢!我的小棍一翻动,小虾们吓得蹦跳起来,然后快速闪躲,逗得我“咯咯”直乐。而且,我发现一件神奇之事——小虾一蹦一跳一游动,水面上便接二连三地开出一朵又一朵动态的圆形水花,紧跟着整个水面都动了起来。
时光悠然流淌,日日与水井中的小虾游戏几番,便成了我童年难以忘怀的一段快乐时光。
后来,在自家院子挖井的人家越来越多,到那两口古井取水的人们就越来越少。再到后来,自来水走进了千家万户,水井更是鲜少有人光顾。
或掩埋或废弃,成了很多水井的归宿,所幸外婆家附近的那两口水井如今已作为文物被保留了下来。虽说相比以往的热闹,如今沉寂了许多,但它们照旧与大地一起,见证这一方水土之上的沧桑巨变。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它们依旧涌动着鲜活,依旧在清风里摇曳着悠悠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