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洋,欸乃声声在何方


图为水埔码头郁郁葱葱的古榕树。

□ 宋客 文/图

每次乘车经过湖洋,我都情不自禁地向外张望。

也不知张望什么,反正这里的一切于我都特别新奇。205线国道上,热闹的墟市,熙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农具、百货,跌宕鼎沸的吆喝声,这才是人间应有的烟火气。彼时,车子行驶在湖洋集市,进退两难,动弹不得,刺耳的喇叭声划破天际,有一份渴望的焦躁,也留下见怪不怪的等待。

湖洋地处上杭县西部,距县城约10公里。这里山峦起伏,丘陵广布,流水淙淙,洋面开阔,实在是农耕社会得以在土中觅食的一块天赐福地。关乎上杭城,历史上有“铜赣州,铁上杭”的说法,并有一首在民间广为传诵的歌谣,“铜铁上杭,固若金汤。东无退路,西无战场。南有河道,北有鱼塘。嘱咐子孙,莫打上杭。”说明上杭之于军事战略地位多么重要!歌谣中的“西无战场”,即指湖洋一带作为上杭县的西大门,地势平缓,无险可守,一旦占据湖洋,进则可长驱直入,探囊取物,攻则有猛虎下山、势如破竹的气度。

还因为湖洋与武平县十方镇彭寨村紧密相连,因此,每次经过湖洋,出则涌起“儿行千里”的“出关”情愫,入又有“近乡情怯”的“乡愁”归依。湖洋,简直成为人们感情放飞或者收敛的分水岭,久久地留驻在心间,不能拂去。

后来,我发现,这种心结仅仅是对湖洋认知的点滴,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带给人们对湖洋的认知愈加丰富,这是一片多么神奇、厚重的土地,又是一块多么让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神奇来自绿水青山,厚重来自临水而筑的渡口码头。当我再一次踏上湖洋的土地,便被深深地吸引,乃至发出经久不息的赞叹。

历史以来的湖洋,均由“在城里”管辖,附着在县城的地理优势始终让湖洋能启风气之先,接受县城经济辐射的同时也作为县城经济的重要补充,沟连两地之间,人员密切往来,便催生了约定俗成的湖洋集市的繁盛。还因为湖洋镇的辖区——土地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向南北伸展,其北部顶端竟深深插入上杭县的腹地,成为浩浩汀江自汀入杭以后的重要过境地带,有足够的理由在行船即将进入上杭县城的最后河段放松一下心情,舒展一下筋骨。蜿蜒曲折的汀汀河水,从上杭回龙扑面而来,分别穿越湖洋镇境之碧田村、涧头村、上埔村、水埔村。为加强对汀江河道的管治以及方便输送、装卸货物,上杭官衙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便由巡道同时创设水埔渡、涧头渡”,设于汀江岸边的上、下游两个码头,既利于当地货物的集散,也造就了码头或者湖洋集市的兴起,为上杭县城的繁荣源源不断地输送货物,还消减了上杭县城因货物的堆积可能带来的压力,一幅“货畅其流”的土特产品交易的景致在湖洋境内的两座码头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靠山吃山。这种货物交易的主体,自然是山里的竹木、茶叶、土纸、油桐。欸乃声声起,踏得夕阳归。疲惫的船工、水手收起颀长的竹篙、桨叶,再吼几首“半荤斋”的山歌,撩拨河边浣衣的女子,洗脚上岸,腰系搭袋,袋子里装着银圆、花边,和着匆匆的脚步发出有节奏的叮当声;他们要在江岸的水埔村、涧头村——那些临街搭盖的酒坊杂铺里打酒吃肉,猜拳呼令,天南海北,插科打诨,尽享劳动的欢欣,创造的惬意。

水埔码头,河岸矗立着30多株古樟树、古榕树,500多年来栉风沐雨,经霜傲雪,依然亭亭如盖,郁郁葱葱。这些古树不但见证了水埔码头所经历的“上河三千、下河八百”的繁忙的水运景象,也见证了多少富豪官绅一掷千金、气宇轩昂的威仪,还把一方水土一方人敢于追梦、敢于创造、善于捕捉机遇并化为自身优势、以期获得更大发展的能力一同融入岁月轮回。阳光下,粗糙的树身汲取大地的精华偾张着奋发的姿势,庞杂的枝条外逸得甚至无法收拢的树冠泛着银色的光。是啊,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富贵贫穷,人生苦短,奋力争光,才是硬道理。

这种品格,遍布湖洋大地、浑身上下,初衷不改。

在水埔村,抬头便见一钢架大棚,名“红古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专业公司在这里流转土地用于种植草莓的基地。新翻的泥土还散发着草香。开始泛绿的草莓幼苗码在离地面约60厘米高的木盒子里,整个棚架显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据介绍,这里刚刚栽种40亩草莓,这种草莓叫牛奶草莓,是最新引进的品种,农药残留量低,吃起来有一种牛奶香。偌大的大棚里,又有纵横交错架设的营养液滴水管,拧下开关,营养液便一滴一滴滴在泥土里、叶面上。入口处有一堆刚刚卸下、还来不及施撒的营养土——那是从海南专门运来的椰糠按比例配成的泥土。项目负责人说,这种环境育出的草莓,鲜嫩、可口、美味,三个月即可采摘上市,也就是说,种植时是9月,到12月即可大量上市了。

在上埔村,但见一处水田,稻子已经收罄,丛丛竖起的稻茬偶尔长出几片新苗。田埂旁的管理房前,有一块“红古田稻田综合种养殖项目”的牌子,上面写道:“基地位于上杭县湖洋镇上埔村上段,面积50亩,主要建有鱼坑、鱼沟及基础配套设施,其中鱼坑长15米,宽3.5米,深1.2米,共8个;鱼沟宽0.8米,深0.45米,总长959米。基地亩均种植‘福香占’水稻9500丛,养殖虎纹蛙3000只,鲫鱼500尾,全程不施化肥和农药。亩均产值达1.5万元以上。”据基地值守人员赖启平介绍,这里是蛙稻养殖试验基地,40多亩稻田套养田鸡,稻子熟了,收割了,蛙还在田里。有人抓起一只田鸡,但见田鸡活蹦乱跳,目光炯炯,体型肥大,玲珑可爱。放回田里,但听“卟”的一声,钻进水里,不见了踪影。

穿行在湖洋镇连绵的绿水青山,我们来到集镇周边、毗邻205国道的文光村。走进占地面积2000多亩的观音井百果园,碧空如洗,青山含黛,山峦起伏,一望无垠。伫立在山顶上的观景台,环顾四周,清风徐来,满眼苍翠,一派生机。与其说这里是百果园,毋宁说是花果山。这里一年四季阳光正好,花果飘香。春日,乍暖还寒,万木萧疏,可见这里山山岭岭、一望无际的梅花傲立枝头,接受凛冽的寒风洗礼,显得那样高贵圣洁。入夏,这里沟沟壑壑、满山遍野的脐橙也开花了,卵状的叶片晶莹发亮,给大地送来甜蜜的清香;骄阳似火,鸣蝉奔涌,葡萄架下,串串葡萄透出琥珀色的幽光,让人不忍心惊扰葡萄的梦境。梅子熟了,便成为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杭梅”;脐橙熟了,结体均匀、体态圆润、品相姣好、皮薄汁多的脐橙成为人们品尝、待客、馈赠的佳品。还有“观音送子”“百步金砖”的故事、“对面夫妻”的传说,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曾经是以水埔、涧头渡口文化为代表的湖洋文化的底色,也是维系这片土地代代相袭的精神纽带。湖洋濑溪村传承百年的民间文艺——客家船灯,其扮相之美、声乐之美、故事情节之美早已名闻遐迩;集镇传承的湖洋蒸鸡,以其食材正宗、色泽金黄、肉质鲜美、味道香醇而受到客人的追捧;古楼村以其读书出仕的理想内化于心并化为坚忍刻苦的奋发,以至造就“30多年走出12个博士、28个硕士”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湖洋一地所衍生的创造的力量,正如矗立汀江岸边的赤面石——那是浩茫天宇飞来的巨大的石块,外表粗粝,浑身蜡黄,顶圆下方,深深地插入伟大的地母,任凭风吹雨打,听惯了汀江河上的欸乃声声、渔歌唱晚,那是为生计而忙碌奔波发出的最后的绝响。

是啊,湖洋辖境,汀江岸边风里来雨里去的欸乃声声,今在何方?

水埔村头的那簇簇古榕树、古樟树,以极其平稳的语气缓缓道来:欸乃声声,早已化成抓住机遇、自强不息、勇毅前行的力量,融入每一个湖洋人的心灵深处,抒写在乡村振兴的壮阔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