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画风一脉传


刘小飞插图

□ 邱德昌

闽西三杰与三百年中国画坛

南宋端宗皇帝南迁福建,带来了一批宫廷画家和擅长绘画的官吏及随从。明代恢复宫廷画院制,福建院体画家便多了起来,当时全国有宫廷画家103人,闽籍画家达21人,其中有上杭人李源,明正德年间宫廷画师,工花卉、翎毛、山水、人物。他后人李济,以善画菊扬名;李一和,擅工笔重彩,造型严谨,均为宫廷院体画风。同时期有宁化人杨英,精画楼台、山水、人物,尤长写古松。与宫廷画风不同的明代闽西文人画家有宁化人雷德翰,好作水墨山水,人物、花鸟;清流人伍福霑,书画皆长;长汀人马璟如,善画走马、飞雁,曲尽其神。十七世纪则有明溪人王璞,能诗,善画山水。清代永定人张伯龙成为宫廷画家,擅长山水与人物。在清代,闽西籍画家被列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闽画记》《福建通志》《福建画人传》《历代画史汇传》《闽中书画姓氏录》《清朝野史大观》及各州府、县志的汀州府书画人物达百人之多。清代上官周、华喦、黄慎三杰的崛起,形成了鲜明的“闽西画风”。上官周(1665-1749后),长汀南山人,工诗文,擅山水、人物。人物笔力苍劲老到,神情潇洒,著有《晚笑堂画传》成为后世临画范本。上官周门生众多,最有影响的是汀州府宁化人黄慎(1687年-1772年),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曾长期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清代有湖北的闵贞、广东的苏六朋,近现代上海的王震、福建的仙游画派的李霞和李耕,辽南的李楚材,湖南的齐白石都曾师法黄慎,近现代的台湾人物画,基本为黄慎画风。清代与黄慎相交的画家还有连城四堡人马襄(1694-1781),善人物与花卉。黄慎弟子武平人李灿,其人物画在闽台的影响很大。比黄慎大5岁的上杭人华喦(1682~1756),青年时离开闽西后便在杭州、扬州卖画为生,对后世的绘画影响更大,成为中国画坛承前启后式的一代大师。华喦工人物、山水、花鸟,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善书,能诗,时称“三绝”。华喦花鸟融明代陈淳与周之冕、清代恽寿平诸家之长,创枯笔干墨,开创了兼工带写小写意的新面貌,形成清新俊秀,明丽疏朗的风格。江浙有改琦、费丹旭、王素、倪璨、钱慧安等,上海有赵之谦、任渭长、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福建则有汪志周、谢颖苏、马兆麟等,台湾有林觉等,广东则有何翀、李秉绶等,延其画风。

岭南画派的形成与崛起

广东绘画的首次繁荣在清代,人物画以苏六朋为代表,取法为上官周和黄慎,神态逼真、雅俗共赏。门生刘简、陈琛、何作斡、何作裕以及儿子苏腾蛟、苏子鸿均传其法。花鸟画以何翀、李秉绶、宋光宝、孟丽堂四人为代表。何翀效法华岩,工于人物、鸟兽、花卉、山水,静逸怡人,成为影响岭南画派重要人物之一,弟子崔咏秋、曾广衡、刘玉笙、麦汉永、麦汉兴等为广州有名的画家。李秉绶习华喦、石涛、恽寿平等。李秉绶与何翀交往甚密,所以受华喦影响尤深,他特聘请江浙名家宋光宝、孟丽堂两人(俩人均师法恽寿平和华喦)从江苏来到广东、广西,传授小写意花鸟画。居廉,学画于李秉绶、宋光宝、孟丽堂,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华喦没骨画法基础上,广泛运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笔法工整,设色妍丽,自成一家,终开一代岭南画风。他在同治三年(1864年)设馆“十香园”授徒。当时岭南绘画界八成以上的人都出自“十香园”门下或受其影响,名画家多达30人。其门徒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称“两高一陈”,是“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技法与画风曾直接受过居廉的传授和影响。高剑父早年师事居廉,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院,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擅画山水、花鸟、走兽,亦作人物画。高奇峰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高剑父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善用色和水墨,生动自然。陈树人早年师事居廉,画作兼工带写、彩墨并重。岭南画派着重写生,色彩鲜艳,求新求变,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取岭南画派之长的现代闽西画派

现代闽西绘画风格一是传承闽西先贤画风,另一个则是向海派和岭南画派学习,代表人物有上杭廖海村、宋赉臣、宋省予、丘沺、李少奇、罗晓帆及永定胡一川等。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杭画家廖海村,擅用西画原理,革新传统国画。宋赉臣师从廖海村,后与高剑父相交,深得高氏称赞。30岁时在家创办“东阳轩画馆”,培养出丘沺、宋省予、罗晓帆、李少奇等名家。李少奇擅长画虎、猴,形神逼真。丘沺长期学习华喦,先后到广东梅县、五华、汕头、潮州任教或开设画店,受到岭南画派出和上海派影响,擅长花鸟走兽、人物山水,尤以彩墨山水见长,受徐悲鸿推崇,曾为其展览题写“笔精墨妙,技法超群”评语。罗晓帆幼时入宋赉臣画馆学画,1921年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深受刘海粟、丰子恺的赏识,以花鸟、走兽为专长,兼及山水、人物,融中西画为一体,造型生动,构图稳重,用笔苍劲,清丽秀润。丘沺、罗晓帆均有广东从事美术教育和鬻画经历,结识高剑父等人,融入岭南画风,但在岭南交流最多、最受岭南画风影响的是宋省予。宋省予绘画发蒙于其父宋赉臣,受华喦、上官周影响大,又习陈老莲、恽受平、八大、任伯年、张书旂等,先后在梅县美专、蕉岭创兆学校等6所学校任教,并自创“省予画社”“梅县美术人才养成所”,结识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并与高氏弟子关山月、黄独峰、黄少强等第二代岭南画家交游,相互交流画艺,他还与高剑父、黄独峰分别联合举办画展,作品兼工带写,形成了劲健、泼辣、艳丽、苍劲、雄浑的个人风格。

闽西的绘画艺术并不真正囿于家传,而是大量吸收海派、岭南画派画风。宋省予、丘沺、罗晓帆在粤任教或办展览与开画店,促进了闽西画派与岭南画派相互交流画艺。永定人胡一川则直接参与、领导版画艺术革新工作。胡一川是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其青年时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师从海派名家张书旂习国画,1930年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后调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开展木刻宣传工作。画风粗犷厚重而古朴,色彩浓郁,个性鲜明。新中国成立后转入油画创作,构图简洁粗犷,色彩丰富强烈,晚年创作了一批以家乡永定土楼为内容的油画,为闽粤两地的绘画交流起到很好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闽西画界更多的新人除了家族式、师徒式传承之外,开始进入高等学府接受西式美术教育,西画突出者如连城籍罗秉芳、新罗籍邱瑞敏、上杭籍蓝世明与袁文彬等人。传统绘画方面,永定人吴勋擅画虎,生前为福州画院画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宋展生,宋省予长子,省画院书记,画风古朴、潇洒明快;长汀人蓝万春,师宋省予,擅花鸟;新罗人连慧碧,宋省予弟子,福州画院画师,画风泼辣;林金定,莆田人,师承宋省予,长期工作在闽西,画风生动,清新传神,培养的闽西画家有梁民、胡一通、章城武、刘新才等。梁民的土楼画以民间装饰融入,形成粗犷厚重画风,后主创泼墨山水,画作色彩瑰丽、阴阳变幻,大气淋漓。胡益通气韵生动,格调清新,生动传神。1997年,闽西书画院成立,先后聘请了一批闽西籍画家为顾问,聚集了一批有影响的本地书画家为画院画师。闽西籍旅外画家常回闽西作美术指导与交流,提高了闽西画人的眼界与技艺。许多年青书画家习传统,师百家,表现闽西地域特色,屡屡在国内、省内外入展或获奖,闽西新时期的绘画创作再度风生水起、赓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