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人,丞相岩


□ 杨本明

“睡美人”位于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你看,那群峰连绵的曼妙曲线,恰似美人新睡,浑然天成。万籁俱寂,仿佛可以听见那均匀的呼吸,看见胸腹间微微起伏,是静享一觉睡到自然醒的酣眠,是江山永固,岁月静好的绝佳诠释。其上是高远蓝天,白云飘飞,纯净透亮;倘若云遮雾罩,那便是披一袭纱衣。好一个“江山睡美人”!

丞相岩在江山镇村美村。村美村地处铜砵村村尾,雅化而为村美。丞相岩得名于文天祥曾在江山湖村(今村美村)“屯兵二月,题诗石上”的典故。明万历三十七年《龙岩县志》载:“昔公尝屯军吾邑,写诗悬题湖村曰‘怪石岩岩总是窝,当朝丞相此经过。马蹄踏破归来晚,万古流传永不磨’。迄今遥遥数百载,字迹俨然。”《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的《文天祥诗集校笺》收录此诗,为“题龙岩石壁”,并注明作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刻在村美村南面溪边悬崖峭壁上。

自明代迄今又是遥遥数百载,字迹早已模糊漫灭,但那“当朝丞相此经过”留下的浩然正气却穿越时空,愈发浓郁,充溢于闽西山水间。

我的思绪仿佛回到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侵,国家危如累卵。状元文天祥临危受命整军勤王,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据《漳州府志》记载“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兵犯汀,文天祥自赣州集义师策应,移漳屯龙岩之湖村,练义勇,图入卫。四月乃由漳入梅。”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帅旗招展,一呼百应,风响景从。汀州营士兵在左右先锋江山人郭铉、郭炼指挥下,士气高涨,杀声震天。整军二月后,留下伤员于湖村永安寺安置,状元丞相便率军由此入梅进赣,下永丰、泰和。然而,纵有一腔热血,赤胆忠心,终究难敌元蒙铁骑,最终战败被俘,于是,成仁取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传说,文丞相从容就义日,郭公二侯、永安寺僧北向而泣,自刎殉之,演绎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我终于明白,江山睡美人的睡态为何那样安详。

岁月静好,美人安睡,江山无恙,缘因有时穷节乃见,鼎镬甘如饴的文天祥们。“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壮怀激烈,正气充盈,敢于横刀立马,敢于亮剑出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九死而其未悔。纵马革裹尸魂亦香,正是他们的那股浩然正气,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文天祥在龙岩虽然仅短短两个月,但他从汀州经连城,到龙岩江山铜钵湖村、大池、白沙孔党、再到适中,演绎了郭公二侯故事,留下了垂珠岭、汀州营、东寨、西寨、丞相岩、丞相垒等地名。闽西有幸,留下了这么多文天祥的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村美有幸,留下了文天祥屯兵二月地和“题龙岩石壁”诗。而借此打造的文天祥文化园丞相岩景点,正在有条不紊建设中:文天祥手握书卷,面带微笑,目视前方的全身雕像已经矗立;明清以来文人士子题诗感赋的摩崖石刻诗词、书法碑林,也已营就;传为文丞相手栽的700年古樟,枝繁叶茂,将此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得期待,功莫大焉。

正是“地僻灵岩,人钟正气。人偶地过,地因人贵。百代瞻仰,千秋嘘欷”,清代詹苞的《丞相岩赋》说得好:“丞相不因岩而名显,岩实因丞相而名垂。”然而我更欣赏清代名士林泰《驻师桥怀古》:“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萧萧满路风。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伤心荒径碑犹在,极目寒山事已空。怀古不堪回首望,冷烟衰草夕阳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村美,可访“题龙岩石壁”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