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丞相的“笑容”

图为文天祥雕像。
□ 季仙
《漳州府志》载:(宋)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兵犯汀,文天祥自赣州集义师策应,移漳屯龙岩之湖村(今江山镇村美村),练义勇、图入卫。四月乃由漳入梅。
南宋末年,朝廷危难之际,右丞相文天祥曾在江山镇村美村屯兵二月,收集残部、整饬兵马,招募兵士、壮大队伍,百忙之中还写下给母亲的家书和《二月晦》《题龙岩石壁》等诗文,留下许多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明万历年间(1573年),四修《龙岩县志》记载:昔公尝屯军吾邑,写诗悬题湖村之曰,“怪石岩岩总是窝,当朝丞相此经过。马蹄踏破归来晚,万古流传永不磨。”“迄今遥遥数百载,字迹俨然。”其时,文天祥散尽家资积聚兵丁,志在收复失地,此诗清新、明快、饱含胜利信心。后人仰慕文天祥的忠诚,将题诗的岩石称为“丞相岩”。
周末,前往村美村探访古迹。当地的朋友带我来到九侯叠嶂观景台,这是峡谷中一个突出的小山丘,远眺四面高山,近看四周缓坡地。朋友说,这就是文天祥当年训练兵士的指挥台。
从指挥台下来,沿着新砌的林间小道往东。下坡,转弯,右侧不远处立了一尊文天祥的雕像。底座有文天祥生平简介。工程尚未完成,添加一截红砖柱,估计是为了提升雕像的整体高度。仰望,文天祥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握着书卷放在右边腹侧,微笑着,注视着远方。我看着雕像,心里猜测,因何而笑?是当年训练兵士时的必胜信心吗?不可能。村美屯兵二月,四月进入梅州,五月进入会昌,六月进入兴国,七月攻取永丰、泰和,吉州八县克复一半,仅剩下赣州没攻下,但最终还是战败被俘、从容殉国,原有的信心早已烟消云散、灰飞烟灭。是名垂千秋,“留取丹心照汗青”,露出胜利的微笑?也不可能。丞相志在山河,把自己的资产全部充作军费,怎么会在乎个人的得失。是等待了700多年,文天祥文化公园终于动工了吗?更不可能。双眼直视前方,以丞相的胸怀、状元的学识,根本不会仅仅盯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水泥坪后沿几块木板架在坎上,拉了一块长条形塑料布,红底黑字,书写清朝詹苞所作的《丞相岩赋》。
从水泥坪下来,回到原来的路上。朋友手指着右下侧说,丞相岩就在下面。路还没有整修,缓慢走十几步,右侧不远处几块石头靠着山壁由高到低排列,最高最大的石头刻《题龙岩石壁》,其余的石块刻历代文人赞颂丞相的诗文。朋友介绍说,原来题诗的石头损毁、磨灭了,这块石头上的诗是仿文天祥的笔迹刻上去的。
站在路上,扭头向上看,丞相仍是满面笑容。转身,一边沿着没有整修的路往山下走,一边继续分析、猜测丞相高兴、微笑的缘由。舍生忘死、抗击侵略,被捕后面对诱惑绝不投降的人,肯定不是为了自己的财产、官位而高兴,同历代志士仁人一样,为之追求、为之奋斗的是社会和谐稳定,民众安居乐业。这个愿望,丞相期盼了多久呢?
朋友介绍说,各地你追我赶加快发展,村美村以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抓队伍、抓产业、抓民生、抓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提升“1”个党群服务中心、建好“7”个党小组、开展“党员之家挂牌亮相”和“党员评星制度”两项活动,“172”党建系列工程初见成效;五年每年实施6个文化设施项目、6个产业发展项目、6个民生事业项目,碳汇林巩固提升、太阳能路灯改造、道路拓宽硬化等项目已经竣工,污水改造工程、百亩绿盈乡村工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萤火虫田园综合体基地等一批项目即将开工,“1890”项目工程有序推进,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
当年丞相此经过,地因人贵。如今,村美村森林覆盖率90%,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村民安居乐业,丞相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