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祭祖,头等要务


□曾岩

过春节是全球华人的盛大节日,而春节拜天地神灵与祭祀祖先,是新年到来之际最神圣最隆重的祭祀仪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传家的传统美德。

每年春节,我都要跟随父亲祭祖。除夕早上起来,我们就开始准备祭祖用品,妇人宰鸡杀鸭,男人准备祭祀的果品、香烛、鞭炮,以及贴春联等,下午要把三牲五果摆放到大厅列祖列宗牌位前面,然后全家男丁都要来到厅堂,父亲要亲自主持祭祀仪式,每人手上要握着香,毕恭毕敬给列祖列宗鞠躬,同时,还要给天地神明鞠躬。

在大家鞠躬插完香后,父亲会站在列祖列宗牌位前告诉祖宗,今天大吉良时,我们子孙给大家过大年了,请列祖列宗回来领受三牲五果、纸钱。父亲还会告诉列祖列宗今年在祖宗的护佑下,风调雨顺,收成很好,今年哪个子孙又添丁了,来年还要祖宗保佑我们全家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做完这些后,我们兄弟开始燃放鞭炮,燃烧纸钱。祭祀,成为我家过春节的第一件要事,只有祭祖后,我们才开始准备年夜饭。最近几年,我们兄弟在龙岩买了房子,过年前要把父母接到龙岩来过年,父亲也一定要提前祭祖,祭祖完才愿意离开老屋。在龙岩过年,父亲还常常担心除夕夜是否有人帮忙点灯,年初一是否有人帮忙烧香等等。后来,为了能在老家除夕祭祖,我们兄弟干脆全部回去过年了。

近几年,随着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再加上人生阅历更加丰富,我才真正明白春节为什么要这么隆重祭祖。首先是表达感恩之情。祭拜天地神灵,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恩之情,感谢大自然在过去一年给予的恩赐,祈祷大自然在新的一年能继续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祖先,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孝亲情怀,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子孙后裔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祭祀是孝道文化的传承,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这是人们追思、怀念,同时也是心灵的苏醒。如果一个家庭不举行祭祖仪式,就是缺乏感恩心,民间有“春节不祭祖,罪孽难饶恕”的说法,盖因于此。

其次是长养家族成员的敬畏心。从古至今,人们都认为:先祖虽然过世了,但先祖的灵魂仍然存在,能够降祸、赐福予子孙。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弟子规》也说:“事死者,如事生。”《朱子治家格言》又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因此,祭祀时后代子孙一定要有敬畏心,要觉得列祖列宗依然活在身边一样。祭祀,就是让子孙后代明白“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理,每个人都要对祖宗保持恭敬、敬畏和尊重。同时,对天地宇宙万物也要保持最大的恭敬。这种心就是要通过一年年的祭祀巩固下来,这样家族成员有了敬畏之心后就能趋吉避凶,并从祭祀中获得吉祥如意。

再次是起到了教化的作用。祭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来传承家风、家道、家文化。每到祭祀的时候,全家族的人都会被召集在祠堂或大厅中,听讲祖先之德。德高望重的长者会教育后代子孙,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给祖先抹黑、令祖先蒙羞。《论语》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要对后代子孙进行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不忘本的孝道教育,然后家族才有民风淳厚、人心厚道。我们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孝道”和“悌道”。而孝、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因此,祭祀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始基。同时,祭祀时昭述祖德,还培养了子孙后代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承传家族文化的使命感。为此,春节祭祖,“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显著了。

春节祭祖,是一个人、一个家族寻找安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精神回归的必由之路。春节祭祖的礼仪延续至今,已经构成了具有独特人文魅力的中国文化。植物通过根茎才能成长茁壮,而我们也是要通过祖先这条“根”才能生生不息。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将祭祖挂在心头,当作第一要事来落实,并在春节期间虔诚地祭拜我们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