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莲台山


□ 邱桥荣

莲台山,一个富有禅意的地方。莲台,佛教用语,意指诸佛的莲花座位。“莲”字,会让我们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禅意古诗词。“台”字,则会想到禅意的“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莲台山是会让人产生许多遐想的地方,更令人神往。

莲台山位于新罗区雁石镇西北角,距离龙岩城关45公里,海拔1597.3米。西南与梅花山相邻,北面和万安镇接壤,东北面和白沙毗连。山顶有一小盆地,又称赤水盂,因山形酷似莲花而得名。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一个周末早上,我从岩城出发,驱车前往。车行至雁石镇苏邦村北,沿着往万安方向的公路行进数里,看到路边一个往莲台山方向的大标志牌,随即我们沿着曲折蜿蜒的道路上山进入茂密的树林,我便关掉车上的空调,打开车窗,一股清凉的山风立即涌进车内。我们大口呼吸森林的氧气,顿感神清气爽。

从山脚至朝天寺全长约11公里,海拔高低差913米,平均每爬行1公里海拔上升83米。盘山公路狭小而曲折,险峻且陡峭,两边是绝壁悬崖,百丈沟壑。还好,这样的山路走过几次,没有当初的心惊胆战。

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进,四周静悄悄,听到的只有汽车轮胎与路面摩擦发出的沙沙声。行至半山中,遇到一位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呼呼啦啦”地往上走,后座绑着一杷长长的竹扫帚。我立即联想到电视剧中少林寺武功高强的扫地僧,而这位男子,驾驶娴熟,轻车熟路,一看也是清扫山路的“高手”,确保了路面的干净、整洁和通行的顺畅。

车过朝天寺山门转几个弯后,便看到了绿树掩映间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朝天古寺。此寺建于明朝初年,后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民国后期再修。几经沧桑,至今香火不断。明万历年间,龙岩知县吴守忠曾作《咏朝天寺诗》:“莫道龙岩好,朝天亦有名。洞云双溜湿,萝月半山晴。寂历宜呼鹤,高虚可问瀛。相看意不及,醉把酒重倾。”对莲台美景给予高度赞誉。

寺前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湖面,清澈如镜。一群一群的小红鲤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一只一只的乌龟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浮在水面中一动不动。一动一静的场景,令我驻足观望了许久。

随后,我们沿着寺庙北面的小路向朝天岭徒步行进。这里海拔高,又是花岗岩地貌,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最多的是低矮的马尾松,还有不少的灌木丛。时至秋日,漫山遍野绿意葱茏,看不见有枯黄的树叶,但也看不到野花。秋阳高照,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大树可以遮阴乘凉。幸好,秋风送爽,不时有阵阵山风吹来,倒也不觉得热。

沿着石阶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一个石砌的六角形的观鹰阁,阁联“俯察百姓乐业安居,仰观慈鹰觅食济众”。我想,这里应该是老鹰经常出没的地方,是观鹰的好去处。我仿佛看见天空中老鹰在展翅飞翔,一双锐利的眼睛在向地面不停地扫视,搜寻着猎物。

穿过观鹰阁,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两棵杜鹃枝头上各有四、五朵红色的花朵在风中拖曳,花开得并不十分鲜艳,经过风吹日晒,有点“憔悴”的样子,让人怜惜。不过,在秋天的季节,能看到杜鹃花开,让我们一阵惊喜,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点缀了山野,增添了色彩。从中,也感到了她的顽强,有“临风临寒独自开”的味道。

经过728个台阶的爬行,我们来到莲台山海拔1624米的主峰瞭望台。站在高山之巅,仰望苍穹,天空湛蓝,万里无云,碧玉般澄澈。环顾四周,群山绵绵,重峦叠嶂,逶迤多姿。俯瞰山下,林木树冠,绿涛汹涌;村落阡陌,隐约可见。

闲游莲台山,登高望远,放飞心灵。一次莲花的低吟浅唱,一念一清静;一次心境的轻拂慢拭,掸去尘埃,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