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率真,让生活回归本真
□ 莫志强
最近,看了热播的电视剧《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后,我最深的感触便是,屠呦呦——这位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最终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药学家,十分率真。
屠呦呦的率真体现在很多事情上,仅一个片段便可感受一二。如在遭遇实验狗中毒死亡事件后,屠呦呦直接找到权威专家,敢于质疑报告结论,并本着科学的态度,毅然申请重启实验,让老专家全程参与,最后证实实验狗死亡并非实验方子造成的,而是实验狗本身老而多病所致。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挽救了科学研究,缩短了项目进程。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如何说就如何说,总是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一门心思做学问,科学严谨搞研究,这就是屠呦呦。有人可能会说,她真有个性。不过,我们或许应当这么看:与其说屠呦呦是有个性的,还不如说这是没有个性的“个性”,因为此中的所谓“个性”,其实就是那种再也正常不过的率真。
如今,一些人认为率真就是“死脑筋”,不会变通,但是,正是屠呦呦这种所谓不会变通的“死脑筋”,成功提取了防治疟疾的新药——青蒿素,并因此而最终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屠呦呦的丈夫也曾劝导过她:“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还有中间的灰,你这种性格不管不顾的,很容易伤着人,迂回一下。”然而,屠呦呦却说:“迂回一下就是绕弯子、兜圈子,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事情我不想做。”
为此,所谓的“死脑筋”,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是傻瓜,他们并不傻,相反,心里跟明镜似的,只不过不想放弃一些原则和风格。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有啥说啥,坦诚相对,这原本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但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因其而导致的认知偏差,一些人误入了“物以稀为‘怪’”的思维怪圈,而率真的缺失,让生活远离了本真,变了味。
然而,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屠呦呦一样,摘下虚伪的面具,展露纯真的面容,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彼此之间可以省去多少烦累啊!诚然,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有时免不了善意的谎言、无奈的举动,但我们要好好想想,它们是否突破了不该突破的底线,自己是否通过努力本就可以避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率真一些,回归本真,生活才会真正美好。
让我们每个人都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有话直接说,有事用心做,不是不把人放在眼里,而是不把事放在眼里,唯有单纯,才能卸下包袱、集中精力,才能做好自己、做成事情。
最后,我想说: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唯有多一些率真而精专的人,才会更多地充盈正气、蒸蒸日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多一些率真而精专的人,才会更好地发展进步、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