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救护员
□ 张文琼
家中老人突然晕倒,户外游泳意外溺水,野外徒步深陷险境,马拉松跑步心脏骤停……虽然我们不想面临这样的意外,但是生命的无常,往往发生在毫无准备中。就如《我不是药神》的原型所言:“每个人都是想要活命的。”面对世间的无常,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各种准备,提升自我应对各种突发紧急状况的技能。
前天,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其中,成人心肺复苏(CPR)的实操考核,让我受益匪浅。
“快来人呀,这里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这位先生,请帮忙拨打120电话,打完告诉我!”“这位女士,请尽快将附近的AED除颤器取来!”……
老师说,人脑能承受的缺氧时间为4分钟左右,所以抢救病人一定要尽早,但不可慌乱。要遵守“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急救方法,在急救的同时,要喊叫并拨打急救电话。施救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方法不对,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然后,老师为我们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循环外压等。老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从手势的正确与否,到力度的大小,按压部位的准确性,都一一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老师讲解完毕,就是我们学员的实践环节。本来,我以为很简单的几个动作,结果实操起来漏洞百出。比如:气道没完全打开;人工呼吸的时候,由于紧张,忘记捏被救人员的鼻子;吹气不到位,循环外压的时候用力过大;着力位置不准确,施救时间过长导致失败等,我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失误。这一套看似简单的心肺复苏过程,我完成的却是如此的艰难。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圣伟大的,这个施救过程容不得救援人员的半点失误和马虎,我必须庄严地对待。后来,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以及不懈的努力,最后,我较好地完成了整个实操过程。
通过参加此次实操考核,我深深体会到,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教给我的不只是心肺复苏技能,不只是创伤包扎方法,还让我获得了思想与境界上的提升。从此,面临意外伤害或是突发事件时,我不会再束手无策,更不会袖手旁观。
今天下班,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辆载物电动车倾倒。当时,我脑子里想的是立刻上前去救人。所幸,现场情况并不严重,驾驶员也未受伤。我帮她拾起货物,她又匆匆上路了。临走时,她的一句“谢谢”深深烙进我的心。这沉甸甸的两个字,给了我力量,一种激励我前行,鼓励我勇于出手帮人的力量。
红十字救护员不是一个名头、一个标签,而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它要求我们从成为救护员的那一刻起,每当看到有人意外受伤时,都要挺身而出。今天的我,已是一名救护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她(他)们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