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尘封杭邑二百年的邱纶画作

图为邱纶画作《桐荫博古》《韩湘吹笛》《东山报捷》《麻姑献寿》四条幅。
□ 刘长生
杭川大地,文风焕彩,翰墨飘香!
上杭文人雅士崇文好礼,取山川风物之灵秀,入诗入画,表达真善美的追求,抒发故土家园的挚爱情感,彰显了审美意绪和审美精神。
一个偶然的机会,好友苏先生发来一帧署“杭川邱纶”画作的照片,要我为它做鉴定并索要邱纶的相关史料,我又惊又喜,惊的是邱纶画作封尘了200多年,现在终于能见识杭川邱纶画作真品,喜的是苏先生竟有四帧丘纶条幅,真是喜出望外,实为罕见!
笔者查阅上杭《丘(邱)氏三五郎公伯四郎公族谱》《杭川邱氏洪公一脉支谱》,均无邱纶从事绘画的记述,但知悉邱纶为“登士郎”(登士是我国古代秀才的别称,也叫登士郎,是候补官。古时候考中秀才就能为官,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是官员,需要有了空缺,才能补上为官,平时只有一个虚职务。为县府做一些文书之类的事情。清正九品概授登士郎)。邱纶生于乾隆丁丑年(1757)三月,卒于嘉庆丙寅(1806)十一月,属英年早逝。
据笔者所知,留存至今邱纶的画作是极少的,上杭县很难寻觅到邱纶的画作真迹。
邱纶的这四帧画作分别为《桐荫博古》《韩湘吹笛》《东山报捷》《麻姑献寿》,这些都是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也体现了邱纶绘画技艺的精湛。
《桐荫博古》图中,高高的梧桐树下,主人手捧待定青铜器古玩面向两位高士频频作揖,一女持精美孔雀羽,在前处置一堆青铜器古物,整幅画作简洁明快,结构紧密,布局合理。
邱纶的画作,以人物为最,既创一图,人物之优劣,看其造型与结构,但见其人物须眉与衣纹盘曲飞动,线条密而不乱,疏而有致,既放纵而又谨严。一女贤淑娟秀,不做妖媚态;宾主互应,开合自然。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清净脱俗灵动飘溢,具大手笔之神韵。明朝人对书画和青铜器的偏爱和重视,在博古图题材的绘画作品中,青铜器出现最多。这与宋代以来金石学的兴起密切相关。此博古图中,将注意力放在青铜器上,认真鉴别古器的真伪,表明当时古董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位置。明清以来以玩古、阅古、品古为题的绘画作品中,文人的鉴古活动多在庭园环境中展开,其中或设围屏,有两张或多张书案,一张陈设古器,另一张摆放琴谱、卷轴、书册。主客围案而坐,僮仆洒扫烹茶,递送或揩拭古器。这种场景在各类学士图、文会图、雅集图中也经常出现,反映出士大夫对艺术的欣赏、爱好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此邱纶的《桐荫博古》图脱俗环围,算是成功之作。
《韩湘吹笛》图取材于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偶遇龙女,龙女赠送南海普陀神竹以制仙笛,从此断绝了在尘世游荡的念头,进了深山古洞,日夜吹笛谱曲,练就了超凡绝俗本领的传说故事。《东山报捷》图中,取材于东晋丞相谢安的一则著名典故,画中生动表现了“东山报捷”一刻,各人物的传神表情和动作。《麻姑献寿》图则取材于中国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寓意中国人对仁厚的长辈,以及尊贵的客人最诚挚美好的祝福。
邱纶画作的麻姑美若天仙,腾云驾雾,飘然行走于云端。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旁边两位仆人肩上一个硕大的仙酒坛,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献寿的。民间在中堂多贴(挂)麻姑画像,为妇女祝寿的时候就常常会绘制或绣出麻姑献寿的图画送礼,为女性祝寿亦多以麻姑像相赠,以求多福长寿,称之为“麻姑献寿”。而现在如果想送长辈,特别是女性长辈寿礼的时候,麻姑献寿的寓意就变成了把东西送给敬爱的长辈的关切,祝福他们长命百岁、青春常驻的寓意了。因而有着长寿美好寓意的“麻姑献寿”一直以来都是古代画家十分喜爱的题材,留下许多麻姑献寿的传世佳作。邱纶的绘画融贯于胸,笔墨交关,有不期然而然之妙,凛之以风神,泽之以妍润,繁密秾厚,得法娴熟,渐渐返约从简,到笔简墨省之候,无笔处有画,耐人寻味,自成一家矣。
一技一能,大雅弗尚。然亦天巧过人,专心致志,历岁月而后成名,邑之以方伎名者,前后仅得数人,虽不能媲美前人,亦能远胜时辈,其艺可传,其人不朽。邱纶绘画,“名公卿登门求画,踵相接。”这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上杭县志》的记载,“其帧幅世多珍惜”。嘉庆七年(1802),芜湖举人言尚琨莅上杭县任知县,邱纶任主簿,两人共治杭邑。在离开上杭时,言尚琨送给邱纶《濒行留别慎斋》诗:“一支妙笔绝纤尘,腕底能生天地春。是画是人应共识,幽兰为质玉为神。”这是对邱纶绘画艺术的赞誉和奖赏。
邱纶绘画虽有大家之风范,可惜这四帧条幅均用穷款,未能把书法艺术的长处,运用到绘画中去,互相阐发,达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艺术效能,将诗、书、画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综合艺术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