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聚焦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提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等。房子作为居民家庭最重要的大宗资产,本次会议提出的促进共同富裕等相关话题得到了房地产行业的高度关注。当下有关楼市的政策导向对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何意义?房地产行业需推进哪些举措促进共同富裕?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购房支出过高影响消费意愿
中房研协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房价增长过快,促使财富以货币和固定资产的形式向经济发达、居住环境好的地区集聚,向高收入者、特别是投机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集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也加剧了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扩大了已购房者和未购房者之间的财富差距。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房价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越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过高的购房支出挤占了其他消费支出,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及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居民生活幸福感也随之降低。
“房住不炒”有利于共同富裕
实际上,住房已成为我国居民家庭的主要资产。央行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9.1%,高于美国居民家庭28.5个百分点。报告认为,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要避免居民在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上产生过大差距,保障全体居民的实际居住和生活质量。
近几年来,以回归居住属性为目标的“房住不炒”,一直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近期,该目标正进一步向保障民生和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向延伸。这既可看作是“房住不炒”内涵的深化和落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行业走向。坚持“房住不炒”,可以从供需两端调节房价过高的问题,解除人们的焦虑感,进而在生产、创业、创意等方面释放更大的活力。从这个角度看,“房住不炒”也是为了房产领域的共同富裕。
加大税收政策调节力度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能够使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一直强调税制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设计更加科学的税制结构,降低间接税的占比,同时研究征收资本利得税、房地产税、遗产税、赠与税、奢侈品消费税等税种,有利于化解阶层固化风险、完善分配制度,更好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在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房地产税还可以进一步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对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作用。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多年来,楼市调控政策重点一直围绕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对二手房、租赁、保障性住房等相关领域的规范尚需加强。尤其是在“租购并举”的框架下,租赁住房特别是政策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还存在短板。
严跃进对记者解读称,作为一个新的住房品类,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据记者了解,近期,多个城市发布了租赁住房建设计划,按照规划,这一住房品类将大量推出,住房保障体系将快速完善,并有望大幅改变市场供应结构。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