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玩的艺术
□ 刘福斌
身为两个男孩的爸爸,对于陪玩,我有颇多感悟。
玩耍对孩子有重要意义,许多能力是通过玩而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如秩序感。小朋友们玩游戏时,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谁不遵守,就得退出游戏。玩得正起劲时,谁也不会主动破坏规则。但是假如大人加入进来要定制自己的规则,小朋友们则会不高兴。举一个例子,几个小朋友在足球场上高兴地踢足球,一位家长看到小朋友们只会互相踢来踢去,不懂踢球射门等规则,就过去教孩子们怎么踢球。可是小朋友按着家长的踢球方式,踢了一会儿就觉得没劲了,最后都不踢了,跑去玩其他东西了。这就是家长们的过多干预,破坏了小朋友自己的规则,最后只能不欢而散了。
当然玩耍不是无条件满足。很多孩子一到超市碰到喜欢的玩具,就恳求家长买下,看到别人有的玩具,也想让家长买。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一味满足,还是坚决地否定?物极必反,这两者都不恰当。怎么做才合适?我来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天,我带着不到三周岁的豆豆到小区玩。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爸爸,我也要一根骨头。”我纳闷,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原来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根贴着汪汪队图片的骨头正朝他的方向走来。于是我对豆豆说:“你可以试试,先向她借来玩。”豆豆迅速地跑到小女孩面前,指着玩具说:“可以借我玩吗?”小女孩不理睬。豆豆垂头丧气地跑回来:“她不肯借。”我蹲下来鼓励他说:“也许小朋友和你还不熟悉,你先介绍下自己,和她交朋友,说不定她就肯借你玩了。”豆豆听完立马就跑过去大声地自我介绍起来:“你好,我叫豆豆,今年3岁了,我在xx幼儿园读书,可以和你交朋友吗?”小女孩仍然没理他,却把玩具交给了她爸爸,自己去玩了。但豆豆还是不放弃,一路追着小女孩不停地做自我介绍。也许是豆豆的执着打动了小女孩的父亲,也帮豆豆说起好话来。小女孩想了想,点头答应了。豆豆兴奋地接过玩具,可是才玩了一会儿就不想玩了,主动还给了小女孩的父亲。这时候我趁机对他说:“你看你只是对新玩具好奇,真的玩了才发现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好玩,对不对?”豆豆点了点头。“以后看到小朋友的玩具,可以先借,或者用自己的玩具和对方交换着玩。确定你真的非常喜欢了,再和爸爸说要买,行吗?”“好的!”豆豆爽快地答应了。
小孩有各种原因想要买玩具,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明确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如果是在超市,玩具不能试玩,怎么办?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次逛超市时豆豆又看到了他最爱的汪汪队玩具,转身恳求我买。我低声问他:“我知道你很想买这个玩具,但是我们是来超市买什么的呢?”豆豆想了想回答说:“买酸奶。”“是啊,如果非要买可以等你赚到100个金币再来买。那时候,你可以自豪地对收银阿姨说,这是自己赚到金币买的,不是更有意义?”豆豆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说:“爸爸,我一定会赚到100个金币的,你先帮我玩具藏起来,不要被其他小朋友买走了。”我对儿子竖起来大拇指。
我说的金币其实是雪花片。我和豆豆有一个约定,每周天我会拿出一盒雪花片充当金币,制定出具体的扣分和奖分规则,到下周天时如果金币达到100个,就答应给他买一个玩具。给小朋友适当的引导,买玩具反而成了他积极干活的动力,如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吃完饭,自己洗澡,每晚临睡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帮忙取快递……为了赚到金币,豆豆还学到不少本领呢!
陪玩也是一门艺术,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与孩子一起成长,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