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土楼”岁月歌

图为永定抚市永隆昌楼雄姿。
□ 陈寿南 文/图
福建土楼因规模宏大、建筑奇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建筑奇葩,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引来海内外游人览胜探秘。
而福建土楼,尤以永定土楼更为驰名。这里的土楼历史悠久、数量居多、形态各异、十分壮观。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具有防匪、防盗、防火、防震等功能。永定的土楼有2万多座,保存较好的有4500多座(其中圆楼400余座、方楼4000余座)。
说到永定土楼,人们大多推崇洪坑的“土楼王子”振成楼、高北的“圆楼之王”承启楼、初溪的“最美土楼群”、南溪的“土楼长城”、岩太的“布达拉宫”土楼群,而殊不知还有抚市镇抚溪河畔绵延3公里的130余座方形土楼群。
土楼是历史记忆的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座土楼是一部家族史、宗族史;一个土楼群是一部客家人的创业发展史。
要说游览抚市镇土楼群,我无须一一叙说。你只要到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永豪楼”“永隆昌楼”“泽东楼”三座土楼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你就会感受到这里的古韵文化与红色血脉!
当你徜徉在碧波清澈的抚溪河畔抚兴栈道上,漫步走过新建的古色古香、飞檐斗拱、木柱长椅的抚溪廊桥时,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传统村落”新民村的牌墙,你便知这里的古村落历史久远、文化厚重。站在新民古村落的牌墙边,放眼望去,河岸左右两侧的方形土楼群中,两座规模宏大、驳迹斑斑的土楼尤为入眼,它们就是被誉为“富丽堂皇土楼”的永豪楼,“世界第一高楼土楼”的永隆昌楼。
永豪楼(亦称“五福楼”),是一座府第式方楼,坐南朝北,占地1万余平方米,临抚溪河而建,门前的古码头仍依稀可见。该楼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迄今已有190年历史。从动工到装修完善,该楼历经18年,耗资30多万两白银,说明工程量之巨大。永豪楼由多座房屋组成,前低后高,鳞次栉比,主楼高达六层。楼内设有天井、厅堂、学堂、武馆、厢房,楼内还有工坊、水井、排洪等设施,功能完善,装修讲究。全楼共有460多个房间,可居住七八百人。
永豪楼的楼名演绎了一段抚市客家人种烟贩烟致富,回乡建楼“五兄弟共富”的故事。据抚市《黄氏族谱》记载,有黄氏五兄弟永赓、永豪、永桂、永聚、永岐。老二永豪出外贩烟经商致富后,回乡置地兴建了这座大土楼,与五兄弟同乐享福,培育了众多子孙后代读书、尚武为官,故有不知“五福楼”,而“永豪楼”盛传的佳话。如今,楼内的堂厅还留有道光皇帝、光绪皇帝钦赐的牌匾。
2012年10月31日央视4套《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永豪楼“土楼春秋”的致富故事。永豪楼旁的社前村,还流传着乾隆皇帝为回报该村烟贩赖存觉资助烟丝、银两而钦赐“烟魁”的故事,引出抚市每年闹元宵、走古事万人空巷的大型民俗活动。
抚溪河畔风雨廊桥右侧的永隆昌方形土楼,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楼高六层,堪称世界土楼第一。2010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列入“世界土楼最高”纪录。
永隆昌楼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迄今170年,该楼建设历经28年,耗资60多万两白银。相传当时参与兴建的泥水工、木匠等,年轻时参与兴建,到工程完工时已是白发苍苍。该楼由“福盛楼”(老楼)、“福善楼”(新楼)两栋主楼以及横楼、厢房、厅堂等形成一个整体。全楼共有92个厅堂、624个房间、144道楼梯、7口水井、8个门坪、16个大小门。相传曾有小偷进去,摸了一天还是找不着门出去。永隆昌楼建筑布局精巧,装修考究,功能齐备,文化彰显,游人如入迷宫,处处可见泥塑彩绘、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极尽华丽之景观。
游人看土楼,不仅要看建筑奇观,还要细品门联、堂联等文化内涵,了解客家人耕读文化、经商之道。让我们来看看“永豪楼”“永隆昌楼”的一些门联、堂联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永豪楼门联“行恒言物家人吉,义路礼门君子由”;堂联“读圣贤书立修齐志,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永隆昌楼门联“素位而行君子愿,百祥皆降善人居”;堂联“孝悌慈父子兄弟足法,智仁勇天下家国可均”。从两座土楼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把以德为先、行善为本、礼义诚信、敬尊圣贤的传统美德作为家训、祖训代代相传!
前面已看了“永豪楼”“永隆昌楼”两座土楼,剩下的一座让我们来看看红色土楼——“泽东楼”。
“泽东楼”位于抚市、湖雷、陈东三个镇交界处、海拔800多米、群山环抱的上岭寨何凹头村。该楼为方形小土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这里重峦叠嶂,松竹翠秀。1929年8月上旬,毛泽东化名“杨先生”,在夫人贺子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张茂煌家,边治病疗养,边与邓子恢、张鼎丞等指导闽西和永定革命斗争,思考谋划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贺子珍住在张茂煌家的小土楼三楼,张茂煌、张茂荣、张茂春三兄弟和当地的赤卫队员负责照顾毛泽东夫妇等人的起居及安全保卫工作。8月11日,毛泽东一行离开何凹头村。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匪军在这里屠村,上寨村被夷为平地,张茂煌三兄弟及18位乡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惨遭杀害。1951年,永定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在烈士家的遗址,按原貌重建小楼,根据何凹头村人民的意愿,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用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将小楼命名为“泽东楼”。
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楼名,在全国绝无仅有,彰显了张家三兄弟及何凹头村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如今“泽东楼”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游人络绎不绝来这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党旗在何凹头土楼永远飘扬!
当你游览了“永豪楼”“永隆昌楼”,你会感受到这里土楼群的雄伟壮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你游览了“泽东楼”,你会感受到这里的红色故事催人泪下。
三座土楼,承载着不同的时代历史,演绎着不同的时代故事,诉说着抚市客家人的古今岁月!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岁月流淌,时代变迁。如今的抚市已成为闽西经济发展重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文明乡镇”。“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抚兴路的游人喜看乡村振兴的新貌,抚溪河的涛声吟唱未来,抚兴大道的人们迎着朝阳,阔步新时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