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的初心


□温云远

七一那天,九十高龄的岳母对我说,她获得“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笑颜如花,满心欢喜!

岳母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不高的身体单薄如柴,但声音洪大,精气神好。她像所有的山村妇女一样,勤劳善良、纯朴厚道,长期过着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然而令她感到自豪的是——她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岳母是在1960年4月28日入党的,那时她是村里的妇联主任,也是村里的第一个女党员,党龄61年,是全村最老的党员。她对党很有感情,每次村里组织开会,她总要叫儿孙把她从县城送回村。有人劝她:“您老年纪大了,坐十几公里的车,多累,还是别去吧?”岳母总是笑着说:“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组织生活。”这时的岳母显得格外精神。

岳母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但她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会讲《红军攻打铁上杭》的故事,也能背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岳母只会讲客家话,普通话她听不太懂,视力也不好,但她30多年来,每天必看《新闻联播》,有人问她“那么老了还那么关心国家大事?”她会笑笑说:“我是党员,我要听听中央的声音!”一句朴实的话,体现了一个老党员对党的深情挚爱。

岳母很有爱心,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岳母的老家门前的土路虽然宽不到两米,却是通往四邻八乡的要道。当年,每天从这里去赴圩的、走亲的、挑担的、荷锄耕地的、伐木砍柴的……人来人往,岳母家变成了大家的喝茶歇脚点。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进了家门,岳母无论多么忙碌,总是热情招呼,从不厌烦。“世路几消歇,一姑常施茶”,就像宋代诗人刘满发诗中所写的,她每天早起煮好一大缸茶汤,供过往行人随意饮用,解渴消暑。

岳母家虽然不富裕,但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人家,她常常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堂哥少年丧失父母,与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生活艰难,而每当青黄不接之时,常常揭不开锅,每当堂哥拿着米袋子在我岳母门前晃来晃去,不好意思开口借米时,岳母总会毫不犹豫拿过米袋子转身上楼打米给他:“赶紧拿去煮饭吧,别饿着了,你不用还我的。”如今,此事时过六十年,堂哥仍念念不忘,感激一生。

岳母家房屋的前面有一大块空地,到城里定居前,她尽管上了年岁,每年仍不忘精心拾掇一番,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除草、施肥、浇水等她都要亲力亲为。每当有邻近的乡亲从岳母家门口路过,她都会热情地让他们到菜地里摘菜,有些乡亲不好意思要,她就硬塞到人家手里。岳母总是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了收获,就要与别人分享,这样过日子才舒心。岳母种的是蔬菜,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邻里和睦的幸福感。

岳母虽然是名普普通通的老党员,但是她一心爱党、初心如磐的一言一行总会深深感动我、启发我,她的质朴情怀给我人生的健康成长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