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为抓手
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本报讯(通讯员 池威)“仓库主要有水上救援机器人、玻璃钢冲锋舟、橡皮艇、编织袋等抢险救灾物资。”5月12日,市防汛办干部王富元在市防汛物资仓库一边清点物资一边告诉笔者,“每年汛前、汛后我们都会对防汛物资进行清查、保养,并录入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
据介绍,全市共有龙吸水6辆、橡皮舟70只、玻璃钢冲锋舟93艘、救生衣救生圈7351件、编织袋19.9万条等救援物资,价值1986万元。
我市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以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为抓手,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年初,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今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防汛办根据工作任务梳理出60项工作要点,以定项目、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五定”方式,推动工作完成。组织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暨举办2021年防汛指挥长培训班,落实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18540名和抢险队伍599支11836人。开展汛前防汛安全大检查,共组织排查8683人次,查出隐患949处,已整改646处。完成2154个乡、村防汛预案修订,并加强预案演练,全市已开展演练320场次,进一步提升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更新危险区域易灾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共建档立卡15878人,并落实易灾点的监管责任人和转移责任人。
据悉,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是防汛工作的关键阶段和灾害高发时段,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强化防汛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方案预案修订、宣传培训演练、物资队伍准备和灾害防范应对等工作,确保防汛备汛工作进入全天候备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