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扶持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培育发展新动能 跑出创新加速度
□ 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刘远华 邱孝聪
昨日,记者登上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板带车间的屋顶,一块块亮晶晶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屋顶上,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们公司成立以来实施的第二个光伏发电项目,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契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站在屋顶上,望着连片的光伏板,福建紫金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练键踌躇满志。
为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紫金矿业集团于2020年10月15日成立福建紫金新能源有限公司,旨在通过开展光伏、风电等项目,推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紫金矿业集团的这一做法,是我市积极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新鲜血液。
提升龙头带动效应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时代呼唤更多的创新生力军。
从创业初期的超常规发展,到现在成为国内领先的矿业公司,一路走来,紫金矿业集团始终受益于科技创新。因此,注重科研、重视人才、注重科技创新已成为紫金人的共识。
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依托单位正是紫金矿业集团。实验室针对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围绕高效清洁提取、三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矿山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行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实验室先后为中国矿业公司在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刚果(金)、厄立特里亚、哥伦比亚等海外及新疆、西藏等边境地区重大矿产资源并购评估提供了准确数据,涉及金金属资源1172吨,铜金属资源4890万吨,对于保障我国黄金、铜等金属资源发挥重要作用。
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就是要通过树起榜样,形成一种创新创业氛围,推动龙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017年6月,紫金矿业集团与广东佳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紫金佳博公司,这是一家集LED、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线材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以来,该公司注重科技引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与布局,建立研发中心并大力投入研发设备、经费开展科研活动,在半导体键合材料深耕多年,不断升级核心配方,逐年优化工艺管控,已突破行业多项技术壁垒。“目前,我们研发的新产品——键合金带,主要用于大功率芯片的封装,目前国内仅有我们一家企业可以生产这种产品。”紫金佳博公司副总经理范传勇告诉记者,该产品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解决了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为提升龙头带动效益,我市研究制订龙头企业“一企一策”扶持措施,对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大规模、兼并重组、产品升级、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人才保障、融资服务等给予政策支持。支持紫金矿业、龙净环保、龙马环卫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开展并购重组。推动龙头企业技术进步,创建研发机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领军企业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市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4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市上下正催生出澎湃的发展动能。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极具活力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成为国内外真空环保领域领跑者,是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愿景。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该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其中,仅研发人员就有120人,超过公司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真空玻璃,是该公司眼下正在全力攻关的一个项目,其研发过程已基本完成,正转入生产线的设计和未来的规模化生产阶段。和传统中空玻璃相比,真空玻璃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和隔音效果,未来在家电、建筑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争取一年左右实现量产,投入量产之后,相当于再造一个赛特新材公司。”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振刚向记者展示真空玻璃的样品,并将其形容为“划时代的产品”。
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明天才会更美好,技术创新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法宝。
成立于2006年的新洲(武平)林化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武平县林产化工厂,后因经营困难进行改制。公司成立以来,以产业化、规模化、高技术化建设林产品深加工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林产化学品深加工基地。去年,公司销售额约2亿元,产品远销上海、广州、印尼和日本等地。“公司成立之时,全省有50多家生产制造松香的企业,如今只剩下10家左右。”在该公司总经理兰新光看来,企业从生存,到超越同行,都是得益于坚持技术创新,走产品深加工的路子。
近年来,我市持续扩大“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覆盖面,让更多优秀企业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落实“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深入企业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分段补助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同时,注重分类精准施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培育库,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企业小升高、高升强。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56家,2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评价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