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班主任


□杜轩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县城近郊农村。

我上小学时,已是一个八周岁的“老”孩子。不掩饰地说,我算得上是个天资聪颖的。凭天资,我完全有资格挺直腰板大声说话,可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只好夹着尾巴做人。

我的班主任教语文,是位新来的女民办老师,张姓,本村人,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大姑娘。张老师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她把学生当弟妹。同学们都把她当贴心人“恋”着她。

张老师在管理上很有一套。别看她个子小但能量不小,脸上笑盈盈地而眼神犀利,似乎正告有“越轨”动机的学生别轻举妄动。她先把规矩讲清楚,谁破了都不留情面。比如:谁上课迟到,那节课就得站着上;前一天作业没完成的,放学后留下,补完才能回家;值日生不打扫卫生的连罚一周;谁打架斗殴或欺凌他人可不得了,少不了挨批,写书面检讨,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深刻检查……

记得有一次,一位大队干部途经校门口,不知谁带头喊起他的绰号,我等几位男同学也凑着瞎起哄,惹得那位干部很不爽,气势汹汹地冲进校内怒斥我们,并要求校方严肃处理。辱骂干部的行为在后“文革”时期是很严重的问题。张老师特别重视,立即召开班会,责令几个参与谩骂起哄的同学站到讲台前。我等几个低着脑袋,逐一做检讨,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至被认为反省深刻才能过关。最后由张老师和那位大队干部进行训导,他们每训一句我们都点头呼应,以示诚恳接受。那次的教训太深刻了。

在教学上张老师虽然是个新手,但她很用心,也很有智慧,渴望用成绩证明自己。她意识到,高质量的课堂是学习成效的关键保障,单靠老师讲好课还不够,需要学生积极互动、消化吸收才有效果。因此,她潜心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拓展教学表达,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她精心创造的“带入钓鱼法”非常巧妙管用。每节课开始时,她先不讲课,干什么呢?给大家讲故事,比如《龟兔赛跑》《农夫与蛇》《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等。爱听故事本是孩子们的天性,加上张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技巧,同学们被深深吸引,听得如痴如醉。正当大家听在兴头、故事情节最具悬念时,她戛然停下,说现在开始上课,如果同学们能认真听课的话,她将在下课前留点时间,把刚才的故事继续讲完。同学们意犹未尽,期待无比,全都拿出十二分精气神来听课,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张老师这一招实在太厉害,不仅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还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吸纳了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同学们可是天天盼着她来上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老师讲《羊城暗哨》的故事,惊险的谍情在我的脑海里跌宕起伏,以至于每到晚上我都害怕哪里会突然冒出个特务来,睡觉时一灭灯,头就钻入被窝里。

张老师的善良、智慧和爱心,把我们班打造成成绩优秀、风气良好、关系融洽的典型。我们班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先进班级,也为我们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前几年,小学班级聚会,同学们邀请张老师来参加。师生们久别相聚亲切无比,谈起40多年前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经历,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