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老陈的别样诗情
□ 邱德昌 廖彩霞
天蓝。云白。山清。
时序盛夏,但在海拔750米高的龙岩市新罗区岩山镇佳山村,凉爽的山风扑面而来。简易的砖瓦民房前,一支长长的竹竿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不像是学校,是村部?
事实上,这只是一座简易的民房,是一户残疾贫困户的民房。
“我叫陈周炎,生于1949年10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已72岁了。”望着这简易的旗杆,正在疑惑间,陈周炎一拐一拐地出门来迎接我们,“感谢你们来看我,感谢扶贫好政策。”
陈周炎是岩山镇佳山村的省定贫困户,贫困的原因是因病返贫。2010年,陈周炎突患中风,左脚瘸了,无法正常行走。屋漏偏逢三更雨,这一年,他的二儿子陈东宁又得了一种怪病:克罗恩病,这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花费30多万元,虽然医疗保险报销了10多万元,仍弄得负债累累。2016年,陈周炎一家被认定为省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0年的时候,我得了中风,总共花了3万多元,幸好有医保社保,报销了1万多元。政府还动员社会力量给我捐助了5万元。”陈周炎谈起政府的扶助,很是感激。
未读完高中的陈周炎,爱好写诗作联。他亲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厅堂正中年画的左右两边,以表达对党中央扶贫政策的感激之情。他还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歌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变化新成就。令老陈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3月他收到了回信。在回信中,国家信访局肯定了老陈“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拥戴。”这在小小山乡引起了轰动。心潮如海的老陈,为此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
吾与祖国共轮年,同生十月艳阳天。
愿国昌盛人长久,中华梦圆我梦圆。
受惠于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老陈体会与感触尤深。自2016年家里被列为省定贫困户后,镇里出钱修缮了他家的旧房子,在镇干部的指导下,他和儿子在村里种植仙草,学会了网上销售,产品卖到了龙岩、厦门等地,一年增收两三万元。他利用家门口的池塘养了100多只蛋鸭生产皮蛋、利用后山养了300多只鸡,每年增收4万多元……
收入在不断增加,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老陈额上的皱眉也渐渐舒展开了。对于命运的变化,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并贴在了院子里的墙上,标题叫《自勉》:
体态常葆一四三,日行十里年复年。
持之以恒勤锻炼,余年岁月乐安康。
“脱贫不忘党恩,去年国庆大典日,我寻思应做些什么。”老陈告诉我们,“9月30日那天,我让儿子找来竹竿,我要将国旗升起在自己的家门前。10月1日那天,望着家门前飞扬的国旗,我心里无比自豪,我也是国庆这天出生的啊!”
2020年清明节,老陈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前同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一道,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这一画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决策,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当晚,他又写了一首诗:
忽闻荆楚瘟烟起,霎时生灵遭了殃。
庆幸国家及时控,全民防疫保安康。
火神雷神克鬼魅,白衣天使镇妖帮。
决胜武汉战病魔,众志成城现曙光。
老陈还把这首诗送给了岩山乡的党政领导。老陈说:“现在,我们是防疫脱贫两不误,今年保准会有个好收成!”
老陈乐呵呵地向我们透露:“去年我们全家总收入五万多元,人均收入一万七千元。”
临别之际,健谈的老陈拉着我们的手,兴奋地说:“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就让我再赋诗一首吧。”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钢笔,略做思考,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几行诗:
决胜庚子非常年,不留死角拔穷根。
中央一声号令下,誓教全民富路奔。
对口帮扶手牵手,共同致富齐心前。
精准扶贫政策好,小康人家谢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