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小城的水(外一章)
□ 吴浣
宋代汀州太守陈轩有诗曰:“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流经小城的河,汇聚了三条溪流。这三溪,分别为正溪、东溪及西溪,可谓从古流到今。且引《临汀志》山川篇所记:“正溪,自宁化界李地发源,出石含,历谢地、新桥、湘洪峡,迤逦至东庄潭分为两派。其一派流有年桥,一派流济川桥。至高滩角复合。阴阳家谓之随龙水是也。”正溪源头远,流程长。其中流经石含那一段,水从崖底穿过,形成龙门景观。“东溪,自翠峰发源,会鄞坑水,流高洋桥,至张陂与正溪合。”东溪是一条较大的支流。“西溪,自大原发源,过杉岭至南拔桥东流。白鹤仙云‘辛兑抱城归巽辰’是也。尤一郡风水所关。治平五年,筑城堑濠,官砌石陂于南拔桥下,引一派东注迄崇善坊兴云桥,与正溪合。一派又东至于西田,过富文坊洲湖庙前与正溪合。”这说的是宋代曾引水入城,形成一条古城濠或古壕沟。明代又于扩修的城墙外引水入城,所引的仍是西溪河的水。
除三溪外,还有更小的溪流,“北溪,自横坑发源,曰横溪。过攀桂桥而下,与正溪合。”这是北面的。“小湘溪,自长汀县东南原发源,至湘洪庙前与正溪合。”这是东南面的。“梓步溪,在长汀县东五十里大息岭左发源,至南田与正溪合。”这是东面的。小溪流发源于不同的地方,且都汇入正溪。正溪流入城的地方,叫东庄潭。《临汀志》山川篇记:“东庄潭,旧在东庄岭下,今水徙流于都教场后。”河水流入城中,又一分为二,除主河道外,还有一条分岔的河道,叫金沙河。金沙河在东,主河道在西,也有东西之分。主河道流入城中,是绕了一个弯,转弯的地方,为龙潭,潭水深幽。《临汀志》山川篇记:“龙潭,在城东云骧阁下东岸。建龙王庙,遇旱则筑坛而雩。祥符间,数为民害,郡守赵公遂良请定光佛书偈正之。偈云:天风毗地势,地水转势头;沙石立未堆,水心主巨州。其患遂止。”两条河道在出城的地方再合二为一,其地名叫高滩角。两条河道之间的地段宛如一条浮在水上的船。二水合一的地方尖尖的,好比是船头。
二水合一后,河道变宽,水流则很平缓。因江面变得开阔,风起时,便可见水面泛起波纹,真个是水波荡漾。水流至南屏山下转弯,又汇入西溪河道的水,形成一带长潭,叫麻潭。《临汀志》山川篇记:“麻潭,在长汀县南十里,郡之众流皆会于此。山势蟠亘,过此折为九曲。”麻潭,俗称麻岚井,最为深幽。水流再到宝珠峰下转弯,江流便开始九曲回肠了。
拔姜糖
当姜与糖搅拌在一起,加热成咝咝气泡直冒,便已融合在一起了。而待冷却后,即可切块剖片,装盘入袋。其间,加入一道拔拉的工序,不无意趣。先是将姜糖捧起来,挂在有钩的架子上,试着拔动,也就是拉长。渐拔渐长,感觉是拉弯了,却弯而不断。
将一长条挂回钩子上,一条变成了三条,再合在一起拔长拉弯;又挂回钩子上,不断地拔反复地拉,不时地抖动一下,那长条便既柔且韧了。做这活的是女子,女子戴着头巾系了围裙,头巾围裙都是碎花蓝底,步子也是小碎步。这活男的做不来,男的手粗,拔拉不出柔韧来。这么说,心灵手巧适是配合了姜糖,才做成一味柔韧。
看的人说这我也会。也许是会拔拉一两下,却拔不出长长的柔结结的韧,看似扭成一股绳了,又抖动成麻化样。这是拔或拉,也是牵与引,或许还有围和挽,看似简单,实则绵密。于是那入嘴的姜糖,便既甜且薰,可嚼耐品,让你不自觉地绽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