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玲:许身新闻事业


图为省党代会代表林阿玲工作照。

2005年起,报社安排林阿玲负责采写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活动报道。她的工作生活从此改变:傍晚时分常常与同事逆行,别人下班,她才采访回来开始写稿,等稿件写完、送审、上传给编辑时,往往已是子夜以后。熬夜、吃不上饭、舟车劳顿、在极限时间内写出稿件等等,都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休闲、娱乐、度假等一切生活都必须为工作让路。

特别是遇到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她总是克服女性的生理困难,高强度“连轴转”,以强大责任心完成好报道重任。2010年6月,龙岩连续遭受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暴雨造成19个乡镇受灾。时值端午节,她奋战在连城县的抗洪抢险报道一线,妈妈打来电话叮嘱她过节在外要吃好一点,她回复“吃得挺好”,而事实上,身处被洪水肆虐的乡村,中午她连饭也没能吃上。平时忙碌亏欠家人,就连佳节也不能陪伴父母,挂掉电话,她不禁有些泪目。但看着满目疮痍的村庄,她转身抹去泪水,又继续跋涉在泥泞之中。

十多年来,无论情况多么紧急复杂,她都以强大的责任心确保报道的安全、准确,努力精准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时政记者岗位的历炼,使她迅速成长为报社采编队伍的骨干力量。

既有文静内敛、拼搏坚忍的一面,也有外柔内刚、侠肝义胆的另一面。2016年离开登高记者站的时政岗位后,她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事关民生的社会调查中,尤其是重大问题的暗访调查,致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小溪河污染多年久治不愈,成为市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点。受市委、市政府和报社派遣,2017年,她牵头媒体调查组,深入小溪河流域上游的马坑、中甲两条支流进行暗访调查。

跋山涉水、深夜暗访,经历被企业主盯梢、多次险些被狗咬等种种风险,历时两个余月的艰辛调查,媒体调查组摸排出了30多个污染源线索,对政府深入推进小溪河整治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被调查的20多家涉排企业受到查处。

为了跟踪治理成效,林阿玲每天拍摄记录小溪河水质,供执法部门及时了解情况、查处违规企业,不让污染有反弹空间。并且每查处一家企业,就曝光一次。

她的执着曾引起一些企业,甚至个别部门的“不适”,有人捎话给她:别太较真,盯得这么紧,对你没什么好处!不少同事担心地劝她:你在明处,别人在暗处,千万要小心!但她无所畏惧,对捎话的人说:怕,就不当记者了!

就这样,她持之以恒跟拍了小溪河两年多,成了一名特殊的河道监管员。在政府铁腕整治和媒体有力监督下,小溪河“脱胎换骨”,实现历史性转清。去年,林阿玲被龙岩市委、市政府授予“小溪河流域整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三车一瓶”偷盗、全市供水短缺、行政审批管理存在问题……近三年来,林阿玲还牵头完成了多个热点问题的调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助推了问题的解决,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去年她被市政府聘为“e龙岩顾问”,多次做用户体验调查,采写了50多篇报道,有力地推动了e龙岩优化升级和为市民所知;华龙社区重启改造治理后,今年她又深入社区调查采访、跟踪宣传……

(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