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王仰华:用好作品讲好故事

图为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王仰华在上杭古田五龙村采访。
二十多年新闻路,他笔耕不辍,写出了30件福建新闻奖作品和39件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作品,用一件件的好作品讲述着闽西好故事、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他初心不变,从一名“新闻新兵”到时政骨干记者再到要闻部主任、总编办主任,用“夜以继日”、勤勉拼搏践行着自己的新闻理想。
他就是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记者、闽西日报总编办主任王仰华。
在同事和同行的印象中,王仰华是龙岩媒体圈的一个“急先锋”。有急难险重的采编任务,他总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计得失、全力以赴,总能漂亮地完成各种棘手重任。有重大价值的新闻题材,他总能慧眼识珠、敏锐捕捉,深入采访、精心写作,不会辜负每一个值得讲述的好故事。
新闻精品,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凝聚而成。在与年轻记者分享经验时,王仰华总会讲到一句:“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出现在现场一线,无视风雨、采访不停,眼看口问、笔记民生。”而在实践中,他也总是这么做的。无论是刚入行时的记者岗位,还是后来在几个部室的负责人岗位,王仰华一直坚持动脚、动眼、动脑、动笔,经常深入一线采访,把一系列反映闽西的大事、典型,转化为一篇篇新闻精品。
2004年,他和同事一起五次深入上杭,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跟踪采访农技干部薛德乾,数易其稿,最终写出消息《“老薛是我们的贴心人!”》、通讯《“三农”工作战线上的标兵》、论文《典型报道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三篇文章分别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论文奖一等奖。
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王仰华的新闻激情却始终燃烧。最近几年,他更是激情四溢,在讲好新时代龙岩故事上持续发力,把一个个主题报道、典型报道写成新闻宣传精品,同时也连续收获了五个福建新闻奖一等奖:2012年《支部建在网上,党员“流而不散”》、2013年《光荣的传统,模范的干部》、2014年“热点·关注”栏目、2015年《一对老党员夫妻的家国情怀》、2017年《〈“章”口就来〉直播党课,贴近基层广受点赞》。
唯有理想才是保持激情和后劲的动力,唯有坚持才能配得上萌生于心的理想。20多年来,王仰华全身心扎进新闻事业,执着耕耘,不知疲倦。2015年2月中旬,临近春节,他和同事一起,利用周末时间采访了一对相隔10余天离世、临终留下“把党费交到一百岁”遗愿的老共产党员夫妻先进事迹,写出的长篇通讯获得了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在大家总结四季、盘点收获的岁末年终,王仰华却依旧在新闻路上默默寻找、默默前行,主动参与采访并创作出优秀作品。或许,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类似的事例在王仰华身上有很多很多。他对新闻事业的执着、热爱、付出,总是令人深深动容,并引为表率。去年是改革开放40年,他参与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林改两大主题报道策划,还主动参与武平林改系列报道的采写,长篇通讯《美丽中国建设的县域样本》多维度、全景式展现美丽武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获得福建新闻奖二等奖;“聚焦武平林改”系列报道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新闻题材非常多,他依然倾情参与报纸精品的策划、采写,同时,还积极创作新媒体产品,在互联网上、手机端上发好作品、讲好故事。
二十多年用好作品讲好故事,二十多年初心不变、笔耕不辍。这就是新闻人王仰华。新闻路上,他就像一匹昂首挺胸、勇往直前的骏马,脚踏实地、奋蹄不歇。 (记者 王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