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客家音 浓浓武平情


□ 童跃华

芳菲四月,杂花生树,草长莺飞。

4月中旬,我有幸参加闽西客家联谊会组织的浙南、闽北客家联谊调研活动,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一路看、一路访、一路交流,心灵深受震撼,浙江丽水市的“秀山丽水·诗画田园”时而在眼前呈现,与客家乡亲的促膝相谈还余音在耳,热切的情感交流恍如昨日。

4月14日我们抵达丽水市,丽水市政协丁岳清副主席一行热情接待我们,给我们介绍交流了丽水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丽水之赞”“丽水之干”的经验和成效。市政协文史委的领导告诉我们,客家人主要聚居在云和、松阳、遂昌、青田等县,一种急切想去见见我们乡亲的心情油然而生。翌日,我们开始寻访闽西客家乡亲行程,第一站是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该村在瓯江边上,1990年代建水电站形成的水库云雾缭绕、山水一体,犹如仙境一般。进入村子,我好奇地了解“长汀村”的由来,原来是300多年前来自福建汀州的客家人讨生活播迁至此,前辈人为了思念故乡、不忘根脉特地把村名叫“长汀村”。我们参观了“武举人”的“徐氏大宅”,进入一个叫华小芦的农户家中,他放下正在整理红心地瓜的活儿,用客家话和我们一行热情交流,同行的同志一听就是上杭的蛟洋话,真是三百年的不变乡音。陪同我们参访的云和县政协文史委的黄育盛,他的上祖也是清康熙年间从上杭才溪迁来的,于是我心中有一种期望,能遇上我们武平县的乡亲就好了!

带着这种期望,我们来到了紧水滩镇的徐湖村。驶入徐湖村,下车来,仿佛进入一个十分熟悉的境地,村口的水口林、村中的五彩梯田、田园里种中草药的农人、布局在山水田野间的土墙青瓦的客家民居,真像是武平县民主乡的坪畲村,更像是长汀县古城镇的丁屋岭,那么惊人的相似,是闽西山水活灵活现的再造啊!参观完宗祠农舍后,我们来到村部小憩交流,村主任李乾年说,全村600多人,有400多人都姓李,上祖都是从上杭才溪那边迁来的。当我问有没有从武平迁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坐在我右边的一个干部形象的人,也问我说,你是武平来的?我说是啊,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终于“对上号”了,找着本县的亲人了。他说,他的祖上在清乾隆年间从武平县永平镇叫“上坑”的地方迁来浙江,他现在是紧水滩镇的镇长,叫郑云良,他们兄弟前几年就回武平永平寻根祭祖过,他所在的紧水滩镇有8000多人,由龙门、大源、紧水滩三个乡合并而成,原龙门乡有8个村,都是汀州过来的,形成有3700多人的汀州村。我们互相交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互留了电话、微信,约定他在工作之余一定回武平看看,互祝全家健康、吉祥;他又依依不舍地陪我们去了都会讲永定客家话江姓客家人所在的桥头村。

参访云和县后,我们又参访了松阳县的大东坝镇、象溪镇,我们穿梭在客家人聚集的崇山峻岭的山间公路上,万树竞发、百花争艳,远处山峰上的红杜鹃、白杜鹃,一簇簇、一团团,似团火,似朵云,即使在犯困的午休时间,同志们也舍不得闭眼休息,不愿错过这美好景致。在石仓源我们访宋祠、对族谱,民间收藏家、退休教师阙龙兴十分兴奋地用洪亮的客家话自豪地介绍阙氏家族荣耀的发展史,他未改的乡音,自信的神态,我为之钦佩。

丽水的遂昌县是汀州客家人最多的县份之一,23万人中有50%以上是客家人。在官溪镇有条省京古道贯穿其中,留下昔日商贾云集、店铺立林的繁华印记。快到中午时刻,陪同我们的新路湾镇的同志说,这里有一个定光古佛庙,要不要去看看?当然要去!我第一个响应着,快步来到尊供“定光古佛”像的“云聚庵”,怀着热切的、崇敬的心情,祭拜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佛。佛像栩栩如生,与武平狮岩景区供奉的定光佛像一模一样,仔细一看不出所料,佛像左侧有精美黑色大理石碑一座,刻着“南岩大德定光古佛”8个金字,我回想起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源的定光佛寺,也有“定镇乾坤名垂宋世,光齐日月绩著南岩”的题联,这诠释了定光古佛是尊为客家人保护神,更是在宋代武平南岩卓锡弘法的缘由。据介绍,该定光古佛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福建汀州移民迁入、落户兴村,遂于乾隆三十四年扩建尊供流行于闽汀的“定光佛”,村民在此诵经礼佛,易名为“经堂”;清咸丰八年,太平军路经此地,纵火焚毁,次年村民集资重建,并再扩建成“三开四进”占地680平方米,独具风格的殿堂式建筑,更名为“云聚庵”,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要举办“中元节”庙会,广大客家人和其他香客云集,热闹繁华,一直延续至今。

拜过定光佛,我们来到了社杨村。入座交流后我们得知,村支部书记钟孙华、村会计钟根水的祖上十一郎公,居于福建武平县永平镇木子岗,十九世日洪公(清康熙年间)时迁移到遂昌县新路湾镇社杨村,现已传至二十七世子孙。会计钟根水说起前些年曾回武平永平寻根谒祖的情景时无比激动,他说,想不到时隔不久,又有家乡的“大领导”带了那么多乡亲来社杨村看望他们,感到十分高兴、十分温暖。为了接待我们,他俩分工合作,会计钟根水陪同我们参观“扬州八怪”华曾经居住过的小侯村,支书钟孙华则先到周坑自然村和乡亲一起打糍粑等我们,说是给我们当点心。同行们吃着乡亲们精心准备的粘着芝麻、白糖的嫩软的糍粑,香在嘴里、甜在心里,浓浓的客家乡情弥漫在乡间农舍。

调研组一行,带着重走一回闽西客家人迁徙之路的心愿,沿着石阶古道登上了闽浙交界的仙霞关,踏着泥泞小路攀上光泽县华桥乡的铁牛关、止马镇的杉关。

顺昌是我们这次联谊调研行程的最后一站。4月20日傍晚,我和同行的钟德彪同志一起拜访了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从武平县下坝乡大田村迁到顺昌县岚下乡岚下村的宗亲。宗亲们早早召集在一起迎候我俩,见面的热烈之情难以言表。钟汉华是钟德彪的叔辈,操一腔正宗的下坝口音的客家话,钟汉华一家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欢迎晚宴,席间宗亲们一边敬酒、一边聊着世亲家史。他们迁到顺昌近200年了,已传第六代,现已发展到20多户100多人。他们为了传承家乡情结,在家里都讲下坝客家话,交流中我们得知乡亲们在当地生产生活水平都算比较高,年轻人都有较好的谋生手艺,也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感到十分高兴。钟德彪十分盛情邀请宗亲们一定要多回下坝大田走走看看,思祖德、念宗功,祖宗会保佑大家发财发达的!真是一脉宗亲、血浓于水啊。

21日早上,顺昌客家联谊会的吴纪钿会长告诉我,顺昌县双溪街道文新村的原支书童文华就是从你们那儿迁来的。一到村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对接上了。童文华是我的同村同房梓叔,长我四岁,是我的堂哥,我们的父辈是“正”字辈、爷爷是“维”字辈、太公是“茂”字辈……全部准确无误,真是没有更亲的外地乡亲!文华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中小坐喝茶,喝着热茶、叙着家常,兄弟亲密无间,看到他家居住条件很好,孩子们都很有出息,过得很宽裕、很快乐,都十分开心。他表示现在卸下了村支书的担子,有时间了一定要多回武平、回鲁溪走走看看,多走动才能更亲、更有家乡情感。

感慨万千。同行的同志们无不为客家人的播迁、发展赞叹,无不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欣慰,更是深切感受到客家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融入新时代,与时代同步伐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