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胜地苏竹村


□ 范晓莲

未到苏竹村,想象不出,在闽西一隅的崇山峻岭之中,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处高山胜地。

位于长汀县红山乡东北部,海拔近千米,东、南、西三面都是高山峻岭。因开基时有成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该村于元代中期建村,是客家钟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子。

我们沿着石砌小路前行,两侧山林苍郁。前方山坡上有片梯田,层层叠叠。它们好似天梯悬垂而下,又像海面泛起的层层清波。这些梯田,是苏竹村祖祖辈辈辛勤开垦的劳动成果,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路旁有几口池塘,种着许多荷花,荷叶挨挨挤挤,荷花竞绽,美不胜收!

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老旧的瓦房,沿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穿行于村落之中,随处可见石砌古道和古桥,祠堂、民居、古井、古树比比皆是。村内的宗祠大都历史悠久,且有明显的客家建筑特色。其中,炕头祠堂建于明代,“节孝流芳”石牌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村子北部有座公王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村内共有六口古井,均掘于明代。井口围有大理条石,井边的祠堂里供奉着穿山甲神。传说穿山甲神以木为食,故自祠堂建造以来,虽经历次修缮,外墙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均为木材。

苦竹山有个极为独特的习俗——炉火节。每年元宵节,村民居然是以火烧祖祠的方式祭祖。如此疯狂的习俗,普天之下恐怕仅此一家。此俗究竟因何而起?原来苦竹山的地形好似一个火炉,那座纪念开基鼻祖的三郎公祠正好处于炉心位置,村民通过这奇特之举,祈盼家族越烧越旺。七百多年里,苦竹山人把祖祠烧了七百多次,也重修了七百多回。

继续往前走,看见一道古老的寨门,一条陡峭的石阶路向上延伸。路宽不足一米,两边皆为崖壁,别无他路,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史料载,当年,长汀全县赤色一片,邻近乡村的地主恶霸、土匪头子逃到这里,建立起一支400多人、装备精良的反动武装,并在上山必经之路修筑了坚固的碉堡。四都区苏维埃政府组织赤卫队,先后两次攻打苦竹山,均未成功。敌人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为拔掉这颗苏区腹地的“钉子”,1932年正月,红十二军三十六师101团一个连,在赤卫队的配合下,三打苦竹山。敌人凭借地形优势和凶猛火力,顽固抵抗。红军派出一个小分队,由当地村民引路,从敌阵地后侧的悬崖绝壁中攀援而上,前后夹攻,经过激烈战斗,全歼敌人。在“三打苦竹山”战斗中,有数十名赤卫队员壮烈牺牲。为纪念他们,新中国成立后,苦竹山更名为苏竹村。

我们登上寨楼,俯视下方,山路崎岖,一不小心就会滚落深涧。抚摸着寨门柱子上的斑斑弹痕,不禁浮想联翩。“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红军战士就是在此险要之地攀岩爬壁,与敌英勇奋战。遥想数十年前,无数先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九死不悔。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信仰!

苏竹村美丽的风光、独特的人文以及厚重的历史,深深吸引着我们。它就像一位阅遍沧桑的隐者,又如一座立于高山之巅的丰碑,令人景仰、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