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以全链条、多维度支持体系,推动人才保障实现从“生活安居”到“创业支持”的深度转变——
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龙媒体记者 倪露 通讯员 邱柏茂
“以前初创企业没多少固定资产,贷款难。现在凭专利证书就贷到300万元,企业扩产研发的劲头更足了!”昨日,福建晶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赖金峰的话语,满是对龙岩人才金融政策的认可。
在龙岩,不少科技型企业因“轻资产、重技术”特性,面临融资渠道门槛高、贷款审批难的问题。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痛点,我市推出“两高两低两免”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政策运行仅两个多月,已发放“人才贷”45笔,总金额达8250万元,为科技型企业注入“及时雨”,这也是我市以金融基金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高、人才扎根发展难的生动实践。
针对人才(团队)、科技企业、产业项目、技术成果四类核心对象,我市联合金融机构打造“两高两低两免”金融服务体系:“高贷款额度”与“高失败容忍度”,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为试错容错减压;“低准入门槛”与“低融资成本”,打破传统融资对固定资产抵押的依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免担保支持”与“尽职免责”,简化企业担保流程、打消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顾虑,打通科技型企业融资“堵点”。
在资本赋能产业发展上,龙岩市创新“券商+基金”模式,紧扣新材料、无人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领域。我市整合龙岩投资集团、人才和大数据集团、紫金矿业等本土龙头企业及旗下基金资源,携手券商共同出资,发挥龙头企业产业优势与券商资本运作能力,带动社会资本跟进。目前,已推动23个优质项目获得43.3亿元投资,为产业升级注入资本活力。
上杭兴杭国投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其引进易控智驾团队及相关项目后,依托紫金矿业露天矿山应用场景,引入3名省级A类高层次人才组成核心人才链,构建AI矿山无人驾驶调度系统创新链。随后,辰韬资本与兴杭国投共同设立5亿元无人驾驶产业基金,形成“场景引才—才链建链—基金赋能”的良性循环。如今,易控智驾在全国矿山无人驾驶车辆市场份额达51%,并表产值突破9.6亿元,成为资本赋能产业、人才带动发展的标杆。
为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我市下足“绣花功夫”。一方面,梳理存量专利资源,筛选456件具有转化价值的专利建成“可转化专利库”,创新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鼓励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武平岳凯科技借助福建师范大学“银铂纳米合金技术”生产电子元件,近一年新增产值500万元;金普达电子依托龙岩学院专利技术优化生产流程,产品良品率从85%提升至98%,均是该模式成效的有力证明。
另一方面,我市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成果试用履约险”),为企业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兜底”,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此外,为让基金管理者敢于“投”、放心“投”,我市出台相关政策为基金管理者送上“定心丸”,打消其对投资高潜力、高风险科创领域的顾虑,激发干事热情,引导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市域内科技创新项目,为科创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水”。
记者手记
一笔笔“人才贷”解了创业燃眉之急;一次次专利质押融资激活创新动能。从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资本力量深度赋能,从成果转化保障到人才生态构建,龙岩市正以全链条、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推动人才保障实现从“生活安居”到“创业支持”的深度转变,让人才不仅引得进、留得住,更能创得成、干得好。如今,越来越多人才与科技企业在龙岩安营扎寨,为龙岩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携手书写人才与城市共成长、共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