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公益守护的坚实力量
——连城县检察院“连检豸”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小记
连城县检察院联合县文旅局查看红色文物修缮情况。
检察官联合县卫监局工作人员对一次性消毒餐具进行“回头看”。
连城县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公安局、林业局对一起刑附民案件“补植复绿”情况进行检查。
■通讯员 林丽花 文/图
他们常关注一些“小事”,空气、土地、河流、食品药品等词汇常出现在他们的办案日志里......
他们手握利剑,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保护绿水青山、守住文化根脉......
他们是连城县检察院“连检豸”公益诉讼办案团队。
他们常在田间地头,在臭水沟旁、垃圾堆边,在尘土漫天的渣土前,写笔录、拍照片、走访调查,将“特别的爱”奉献在那一条条取证路上、倾注在那一份份检察建议中。
“连检豸”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自2022年成立至今,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5件,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04件,采纳率100%;团队屡获殊荣,2022年被龙岩市检察院确定为办案精英团队后,先后获评县、市级“五一先锋岗”;团队成员黄辉入选省公益诉讼检察人才库。
当好国有财产守护人
“我们将健全环境保护税征收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杠杆作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定期向税务部门移送污染物排放等数据,综合施策,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在一次督促履行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职责公益诉讼听证会上,连城县税务局和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作出如上表态。
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排污费由费改税,统一由税务部门征收。一些企业不了解这一新税种而未主动申报。为此,连城县检察院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涉环境保护税国有财产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住建、农业农村、工业园区管委会单位代表,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公开送达检察建议。
税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和全面排查,相关税款已补缴。针对在专项检察监督中发现的环境保护税征收漏洞,税务部门主动牵头,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政机关协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税协作机制和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环境保护税征收到位。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衡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标志。
夯实“米袋子”根基。针对违法占用耕地、改变耕地用途等问题,“连检豸”团队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督促属地政府积极履职,全力整改整治,成功守护了883平方米耕地,筑牢耕地保护红线。同时,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开展专项监督工作,推动完善农田基础设置,落实日常监管责任,促使5500亩高标准农田受益,有效提升耕地质量,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守好“菜篮子”安全。提升“前端治罪”质效,依托两法衔接平台,进一步凝聚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合作的强大执法司法合力,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起诉相关非法经营罪5件6人。推动“后端治理”共振,充分应用检察建议、磋商会议等方式,促成对1家生产经营肉制品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立案查处,处罚没款6000元;取缔关闭私宰点4家,发出整改通知书3份,查获生猪肉品362.35公斤,全面净化市场环境。
筑牢红色文化保护盾
连城县新泉镇温坊村地处连城、上杭、长汀交界地带,是“中央红色交通线”重要一环。团队全力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还原革命历史面貌。针对新泉“中央红色交通线”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并持续跟踪督促、监督落实,促成对温坊村的张氏祠堂、张梅江故居和石门楼老屋进行修缮。2024年以来,共督促制定3个修缮方案,争取投入资金125万元,配备12个灭火器,清除堆放易燃杂物、杂草10处,对缠绕电线进行线路提升改造,对线路增设阻燃套管,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建立巡查台账,组织志愿者及各村文化协管员20余名进行培训。
在红色文化保护方面,团队还多次开展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实地走访了各乡镇,了解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情况,发现存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被破坏、无人进行管理等问题,依法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件,磋商6件,促成对9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修缮和维护,清理周边环境6处,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