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

无人机智能平台实现水域污染精准溯源


图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

图为长汀智能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大屏分析水环境采集数据。

本报讯(通讯员 陈炳林 谢家进 李华)近日,长汀智能运营中心通过无人机日常巡查发现,大同停车场旁东湖水域出现异常泡沫带。AI智能分析平台调用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识别到水体表面活性剂浓度骤增,溯源追踪发现两名居民正使用洗衣粉违规清洗衣物。无人机同步启动喊话劝阻。事后,运营中心增设该区域AI监测频次,拟联合社区开展“护水科普”宣传,通过“人防+技防”闭环管理实现水环境长效治理,凸显智慧化城市运营的高效性与精准性。

在此背景下,长汀智能运营中心将深化科技治山治水实践,依托无人机智能分析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智能巡查网络,通过AI识别、热感监测与三维建模等技术,织密水域生态保护网,为守护江河安澜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撑。

长汀正元无人机智能分析平台通过高光谱成像与热红外传感技术,精准捕捉水域污染特征。针对河道边坡隐蔽排污口,系统可实时监测水体色度异常,并结合红外视角下的温度变化,快速锁定非法排污行为。对于小微水体淤积、漂浮物聚集等问题,AI算法通过影像纹理分析,自动判别污染源并生成预警信息。同时,平台搭载的行为识别模型,可对河道周边野泳、洗衣等污染水质活动进行智能监测,实现“水岸联动”的全域监管。

基于多维感知数据,平台可构建河道数字孪生模型,通过季度正射影像比对量化河道变迁,三维建模技术辅助制定清淤疏浚方案。热红外与光谱数据的融合分析,可为源头截污、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撑。通过“空中监测-智能诊断-协同处置”的技术闭环,显著提升隐蔽污染溯源能力与水域治理精度,推动河道管护从粗放式巡查向精细化治理转型。

自系统上线以来,长汀正元无人机智能分析平台累计自动巡检飞行5570余次,飞行里程52287公里,拍摄照片398903张,视频5368个,自动识别案件3088件,其中水域污染20余件,减少人工巡检次数5500余次,节省成本82万元,降低碳排放13.07吨。

长汀无人机智能分析平台以科技之力践行节水护水理念。未来,随着AI算法的持续优化与多部门数据的深度融合,这一“空中卫士”将在污染防控、生态修复、应急管理等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为构建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长效支撑,让碧波清流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