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运用现代科技助力春季农业生产
本报讯(通讯员 邱娴 石明辉)近日,笔者走进武平县十方镇彭寨村百亩早稻示范片发现,一台台水稻插秧机来回穿梭,农业无人机正在往田间喷洒肥料......各种机械化设备奏响了春耕“交响曲”。
“去年早稻种了600多亩,今年种了1000多亩,去年早稻每亩产量有1100斤左右。一台插秧机售价五万多元,国家补贴后,我们花5000多元就能买到,省了很多成本。”十方镇彭寨村宏信家庭农场负责人赖文达说。
据赖文达介绍,对于大规模种植来说,劳动力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使用人工插秧,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成本高昂。而现在,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三五十亩的插秧任务,效率远超人工,并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地能节省100多元。
依靠机械化,用好智能化,不只是在田间地头,还表现在远程智慧管控上。笔者在该早稻示范片的智慧管控平台上看到,依托插秧机上搭载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农机作业轨迹、面积等数据,自动生成作业报告,帮助农户和合作社精准掌握作业情况,并且能对插秧机的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关部门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农机提供数据支撑。
近年来,武平县紧盯粮食安全生产,大力推广机械化种粮,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和土地利用率,利用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补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助力水稻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