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古田充分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共享+”让乡村文化会客厅效益最大化


本报讯(龙媒体记者 陈良锦 石芳 通讯员 张锋育)“这里的环境舒适、敞亮,书籍多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后阅读的好去处。”昨日,在上杭古田镇溪背村乡村文化会客厅,古田中心小学学生廖语欣高兴地说。

据了解,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去年以来,古田镇策划实施了民俗文化发展项目,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非遗文化、闽台交流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将红古田剧场附属楼改建成了焕然一新的乡村文化会客厅,打造集旅游服务、文化推广、产业共建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文化阵地。

走进会客厅,简约、清新的风格让人倍感舒适、温馨,这里设置了阅览室、休憩区、轻食区和农特产品展销区。在建设过程中,古田镇围绕“共享+”的理念,分区建设了老年活动室、便民候车廊、综合服务大厅和轻食店铺等四个区域。“这里白天可提供游客咨询、临时办公、休憩购物等服务,晚上提供作业辅导、课后阅读、文化沙龙等服务,利用不同群体的错峰活动时间,实现了空间共享。”古田镇干部范道鑫介绍说。

服务大厅的客家杂货铺里,摆满了闽台特色农产品和古田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供过往游客选购,正在建设的众创空间,也将为年轻人到古田创业提供便利的交流、办公条件。

会客厅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招才引智、共同创业的场所,关心关爱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青年才俊交流协作、共同成长的场所。”范道鑫告诉记者。

设施建好以后,如何有效管护运营是重点。古田镇按照“以店养厅,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会客厅规划建设了轻食售卖区,引进专业经营团队进行运营。经营团队充分利用服务大厅经营特产售卖,管理好学习阅读、办公创业区域,实现公共区域有效管理,形成了新型文化活动阵地,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文化会客厅的管理效益。

在做好乡村文化会客厅“共享+”文章的同时,古田镇更加注重整体空间使用性能发挥最大效益,通过组建政策理论宣讲、乡风文明倡导、红色基因传承等9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项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非遗文艺汇演、全民阅读等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宣传思想文化内涵,让会客厅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