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上杭太拔培育特色产业
拓宽百姓致富路
■通讯员 杨国鑫
“前几天下雨,现在开始旺产了,目前长势还可以。”近日,在上杭县太拔镇罗坑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种植户李昌文正和工人一起忙着在田间收获新鲜的赤松茸。一排排整齐的田垄上,一簇簇赤松茸纷纷破土而出,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赤松茸也叫做皱环球盖菇、大球盖菇等,口感鲜美,营养价值较高。自2024年开始尝试种植赤松茸以来,李昌文不断钻研种植技术,并时常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去年一亩收5000多斤鲜赤松茸,一亩有1万多块钱收入。赤松茸原材料容易获取,管理方便,营养价值很高,销路也好,我现在很有干劲。”丰收的景象让李昌文信心倍增。
据介绍,赤松茸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种植原料,为赤松茸提供充足的栽培原料,栽培结束后的基质可直接还田,既能让秸秆循环利用,避免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增强土壤肥力。“它首先就从土壤改良来说,还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利用冬闲田增加农民的收入。”上杭县太拔镇农技站干事钟禄藩说。
近年来,太拔镇聚焦土壤富硒富锌等优势,做活“特”字文章。通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产业共创等方式,整合各村资源优势,种植特色农产品,积极引导“一猪二茶三果”(槐猪、茶叶、茶油、花生、百香果、猕猴桃)等特色农业现代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太拔特色农业产业。
“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也提到了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接下去,镇里面农技站想把赤松茸作为一个主推特色产业,拓宽销售渠道。”钟禄藩介绍,通过扩大电商销售渠道跟大中城市市场,包括像大湾区,推荐赤松茸特色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辐射带动村民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