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与三大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干部 傅加斌
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中国苏维埃运动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开始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然而,怎么样去建立苏维埃政权呢?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政权建设写道:“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许多地方无所谓工农兵代表会。乡区两级乃至县一级,政府的执行委员会,都是用一种群众会选举的”,并指出一些乱象,“一些地方有了代表会,亦仅认为是对执行委员会的临时选举机关;选举完毕,大权揽于委员会,代表会再不谈起”。
政权没有真正建立在工农兵代表大会基础上,工农兵代表大会空洞化形式化等问题,是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普遍存在的。中共六大的《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建立和组织等进行详细说明,明确苏维埃的组织应站在劳动群众直接选举的基础上。
如何把中共六大民主建政构想落到实处?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给出了答案。
二、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三大贡献
1、伟大的探索,率先实现中共六大民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构想,并探索出民主建政的道路,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2、伟大的创举,丰富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形式和实质的统一,明确工农兵代表大会为政权组织核心,并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
3、伟大的奇迹,制定颁布了6部法律和10项条例,初步形成了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中央苏区的法律框架,走出“红色法治”第一步。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为苏维埃政权探索出民主建政道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民主建政是新民主主义时期闽西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