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5分钟 让童年回归童真


龙岩实验小学学生课间玩斗鸡游戏

龙岩学院附属小学学生课间足球游戏

龙媒体记者 卢丽宽 通讯员 张阿娟 曹家瑜 张文华

“耶!可以多玩五分钟啦!”此起彼伏地欢呼声回荡在龙岩市多所小学的走廊。2025年1月起,龙岩市小学课间时间正式延长至15分钟,一场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的“课间革命”在全市小学校园悄然兴起。从传统游戏复兴到AI智慧运动,从“零点体育”创新到“333模式”探索,龙岩市教育局联合各校打破课间“静悄悄”的困局,用15分钟撬动学生体质提升与全面发展。这场改革不仅是时间的延展,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焕新——让孩子们在奔跑中释放天性,在游戏中启迪智慧,让童年回归本真。

据介绍,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优化课间活动的部署,龙岩市教育局于今年1月全面推行“课间15分钟”新政,将课间延长5分钟,确保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长不低于2小时。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课间不应只是时间的延长,更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活力引擎’。我们鼓励学校以科学设计赋能课间,让每个15分钟都充满教育温度。”

新政落地后,全市小学因地制宜探索实践:松涛第二小学推出“和悦课间333模式”,实验小学锦山校区打造“AI+传统”双轨运动空间,龙岩市实验小学创新“零点体育”晨间运动......多元实践背后,是“保障学生课间活动权”的坚定共识。教育局同步强化督导机制,要求各校严格实施体质健康监测,并将体育教师培训纳入考核体系,确保课间活动“玩得安全、练得科学”。

“333模式”课间变身成长乐园

“课间太好玩啦,跳皮筋、投壶,还有魔方挑战,比体育课还热闹!”在松涛第二小学,孩子们兴奋的话语道出了课间的欢乐。15分钟的课间宛如“魔法时刻”,“和悦课间333模式”让这里变身成长乐园。课间铃声一响,学生们就兴奋地冲向各自的“快乐星球”。该模式通过三个时间段、三大活动领域、三个融合维度,将碎片化课间巧妙编织成系统化成长网络。10分钟微课间主打轻量运动,呼啦圈、跳绳、踢毽子、魔方速拧等活动帮助学生快速切换状态。操场一角,孩子们用筷子和标志筒玩“数学投壶”,经典游戏融入现代元素,抓沙包、翻花绳变身益智挑战,跳皮筋童谣《马来开花二十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师生共玩不仅拉近了彼此距离,还让传统游戏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松涛第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333”模式推行以来,课间追逐打闹的小朋友少了,一起运动交流的小伙伴多了;疲倦的小朋友少了,神采飞扬的小伙伴多了。

科学运动激活身体机能

“以前早读老犯困,现在参加‘零点体育’,一上午都精神!”一位同学笑着分享道。如今,“零点体育”已成为实验小学校园生活的活力序章。每日清晨,学生们分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这种将体育锻炼前置的创新模式,通过科学设计的运动组合,激活学生身体机能,为全天学习注入充沛精力,正如体育教师冷老师所说:“现在早读犯困的少了,课堂专注度明显提升!”

同时,学校还推行课间改革,将课间时长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打造“多彩课间,悦动乐玩”的氛围。学校划分静态和动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设置室内益智游戏,动态活动区则以轻量运动为主,设有民间传统体育区、体能拓展区、趣味游戏区。“课间延长为孩子们带来了身心健康成长的宝贵机遇,他们走出教室,享受户外乐趣,上课的注意力也更专注。”龙岩实验小学负责人说。

AI科技赋能“智慧课间”

在实验小学锦山校区,AI科技引领的“智慧课间”革命悄然兴起。学校以AI科技为核心,打造智慧运动空间,AI体锻机、智慧运动区等高科技设施让孩子们在课间享受科技乐趣。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精准分析每位学生的运动偏好,让课间活动更加个性化、科学化。同时,学校也没有忘记传统游戏的魅力,地面彩绘成跳格子、萝卜蹲等游戏区域,与AI科技相映成趣。孩子们在课间时分,既可以选择与智能设备互动,也可以参与传统游戏,享受身心的愉悦。

“智慧课间的核心是让技术服务于童趣成长。”学校负责人说。如今,实验小学锦山校区的课间已不再是简单的休息时段,它成为了孩子们释放天性、启迪智慧的舞台。AI科技与传统游戏的完美融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让教育在温暖中前行。

“教育的真谛是唤醒而非塑造。”如今,这场“15分钟革命”正在重新定义课间的价值——它不仅是两堂课之间的过渡,更是一扇让教育回归本质的窗口。在这里,孩子们的笑声是最动听的成长乐章,跃动的身影是最鲜活的生命注解。当校园真正成为“童年的乐园”,教育便完成了最温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