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他倒在湘江边


巫庆明

那年,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两万多闽西儿女,途中纷纷倒下,一里一忠魂,到达陕北,仅存两千余人。而我的堂叔静忠,只走了三个省,殁于湘江战役。

堂叔名为静忠,性子却一点不静,从小便爱打抱不平,替穷人说话,也算得上本土一个“人物”。他的父母怕他生事惹祸,18岁就为其张罗了一门亲事,希望成了家的他能安稳下来。

1934年9月,国民党军队奉蒋介石命令,分东西两路夹击中央苏区。东路军从龙岩长驱直入,占领了地处汀州南部汀、连两县交界要地——甑盖泥。驻扎在松毛岭的红军进行反击,派出一个营攻打甑盖泥,战斗了一天一夜。甑盖泥战场距我老家连城宣和洋贝有六七里,村农会主席带领赤卫队前去支援。早前便已秘密加入赤卫队的堂叔参与了这次行动。红军虽然取得一些小胜,但因地势不利、武器落后,甑盖泥久攻不下。再加上西线吃紧,需要抽调部队增援,部队便撤出战斗,回到了松毛岭。

堂叔加入红军要随部队开拔,夫妻俩连夜前来告别父母。正是屋背后桂花树飘香的季节,小两口挥泪上了路,叔公送他们到村口,难舍难分地问道:“今日去,何时归?”堂叔说: “第二年羊角花(杜鹃花)开时回。”几天后,松毛岭战役拉开序幕。白军飞机大炮,红军单响步枪。七天七夜下来,红军损失惨重,撤离松毛岭。苏区失了屏障,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性转移,踏上漫漫征程。

堂叔离开家乡以后,曾寄回皱巴巴一封信告知近况。不久,还托人辗转带回三块银圆 (本地称花边),之后便音讯全无。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叔公赤膊挑回柴火,在家门口边破柴边叹气。裹着小脚的叔婆,手遮眼边,立在村头,一站几小时,盼望儿子媳妇突然出现。杜鹃花开了一次又一次,总是不见亲人归,叔公、叔婆以泪洗面,抱憾而终。

后来我们才知道,堂叔所在的红34师一直担任全军总后卫。11月26日,他们接到任务,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八军团安全渡过湘江。师长陈树湘毅然决然率全师投入阻敌的惨烈战斗。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凶猛进攻,他们犹如钉子一般牢牢扼守阵地,直到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渡过湘江。自己却被隔断东岸,陷入重围。担任排长的静忠堂叔,带着战士奋力搏斗,壮烈牺牲,堂婶也下落不明。

又一次桂花流香。我们来到堂叔的衣冠冢前祭奠。肃立墓前,我们心情格外沉痛: “堂叔,当年,红34师6000多官兵所剩无几,虽然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共和国将永远把你们的壮举载入史册!静忠叔,长征出发90周年,家乡举行了大型的纪念活动。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追寻先辈足迹,弘扬长征精神。你未走完的长征路,我们将永远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