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海,富家少爷的红色传奇
胡少海
■ 易翔焜
在湖南宜章岱下胡家村,有一个富绅之家,1898年,胡少海就出生于此。祖父和父亲在当地有权有势,可他却丝毫没有沾染富家子弟那些令人厌恶的坏毛病。相反,他非常同情那些贫苦百姓。目睹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他的心中满是愤懑,一颗渴望改变社会的种子,就这样早早地在他心底种下。
青年时期,胡少海背上行囊,前往汉口求学。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冲击着他,五四运动更是点燃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变革渴望。1921年,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国民党李国柱部队。在战场上,他作战勇敢机智,屡立战功,很快就升任独立营营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无情地撕下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伪装,让他彻底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于是,他果断做出决定,带着湘籍士兵投奔共产党,就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胡少海跟随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抵达长汀四都,兵分三路向长岭寨守敌郭凤鸣部发起总攻。胡少海带领第二十八团第一营作为其中一路,取道白叶竹子岭,朝着长岭寨右侧进军。战斗打响后,正当左路红军被敌人火力压在半山腰,山头敌兵迅速增援的紧要关头,胡少海率右路军突然出现在敌右翼,打乱了敌人的阵脚,左路红军乘机迅速占领左侧高地。红军居高临下两面夹击,战斗大获全胜,击毙敌旅长郭凤鸣,解放汀州城。这一仗胡少海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汀州整编后,他被任命为第二纵队司令员。5月,红四军三打龙岩城,他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歼灭大量敌人,为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胡少海在上杭古田参加了这次意义重大的会议。
胡少海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战,还积极协助组建闽西地方红军,担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他深知纪律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对违纪行为绝不姑息。有个中队长私分财物,他果断严惩,这一举动让部队纪律严明,赢得了百姓支持。同时,他深入乡村宣传土地革命,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各地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到了1930年7月,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解除远征东江的后顾之忧,身为红二十一军军长的胡少海,率领部队出征龙岩的梅村、溪口、白沙、雁石、岩山以及漳平的中田、永福等边远山区。他们不辞辛劳,翻山越岭,一路肃清了刘烈波等反动武装和土匪,为保卫革命成果付出了巨大努力。
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失败。永福的逃亡地主勾结闽南悍匪詹方珍,侵占永福,严重威胁着闽西苏维埃政权。胡少海得知后,立刻率领红二十一军及地方工农武装2000多人,分二路夹击詹方珍匪部。从7月底开始,经过连续一个星期的苦战,红二十一军成功扫清永福圩外围敌据点。但詹方珍匪部退守溪边炮楼据点,负隅顽抗,战斗陷入僵持。8月5日,为了减少部队伤亡,胡少海亲临永福圩十字街口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不幸被子弹击中腹部,血流如注,在返回龙岩的途中,这位年仅32岁的红军军长在龙车村溘然长逝,葬于龙岩城北门山头。
为了纪念这位出色的红军将领,1987年10月,漳平县人民政府将他牺牲的那条街,命名为“少海路”。如今,漫步在永福镇少海路上,仿佛还能看见当年胡少海带领部队英勇战斗的身影。他的精神就像永不熄灭的火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闽西人民,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