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出台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措施


本报讯(龙媒体记者 李碧雯)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切实做好申请能力不足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充分发挥“铁脚板+网格化+大数据”作用,近日,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的通知》。

政策指出,主动发现机制将重点关注五类对象:一是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不稳定人口;二是因家庭经济状况变化而退出救助范围但仍存在困难的人员或家庭;三是曾经申请过社会救助但暂时不符合条件但仍存在困难的人员或家庭;四是通过社会救助热线、信访等渠道反映求助诉求的困难群众;五是受灾情等影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

据悉,该政策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救助网络。这一网络将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党组织、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救助协管员、协理员、驻(包)村干部、网格员、社工、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形成覆盖城乡、政社联动的救助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低收入人口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他们的救助需求。

为了确保救助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政策还明确了处置流程。一旦发现救助线索,将立即对困难群众进行政策宣讲,了解其申请意愿和能力。对于确实需要救助的群众,将及时上报至乡镇(街道),并由其进行入户调查核实。一旦确认符合社会救助条件,将按照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此外,市民政局还强调了加强业务培训和宣传引导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基层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以及普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可以更好地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怀,确保救助政策能够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