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绽放光彩 群众收获满满


通讯员 廖哲

景点景区人潮涌动、非遗表演备受欢迎、文博展览人气旺盛......2025年春节假日期间,龙岩文旅市场年味浓、人气足、消费旺,全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 382.6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9%;游客旅游总花费28.70亿元,增长11.8%。这是我市实施宣传思想文化系统“1+5+N”党建引领提升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很具体的缩影。

2024年以来,市文旅局坚持党建引领,深度挖掘本地文旅资源富矿,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书写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让龙岩文旅从“深闺”走向“台前”,出圈出彩。

党建引领 锚定发展航向

“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开民宿、卖特产,收入大幅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永定区湖坑镇振成楼里的居民林日耕感慨道。

过去,龙岩文旅发展相对分散,缺乏统一规划与方向。如今,在“红土铸魂党旗红·先锋文旅”党建品牌引领下,围绕“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龙岩新形象”这一核心,紧扣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两条主线,精心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三篇大文章,全力提升世遗土楼、客家祖地、红色文化、生态龙岩的影响力,龙岩文旅发展步伐稳健有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文旅局党组持续强化“一把手”抓文旅经济的意识,引导市、县(区)文旅部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向上对接政策、项目与资金。同时,制定出台《龙岩市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细化了七大方面18项具体举措,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挂帅出征,为文旅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了解,2024年,龙岩文旅发展态势喜人,全市接待游客712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游客旅游总花费 701.58亿元,同比增长17.8%;文旅产业规模1158.77亿元,同比增长14.9%。

党建赋能 打响文旅品牌

2024年,龙岩文旅喜事连连、捷报频传: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岩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闽西客家元宵节庆”参与申报,这是龙岩的又一文化盛事。

连城冠豸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岩成为福建省拥有最多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地级市。

成功举办三届文旅“客家美食宴”大赛,推出一县一桌具有文化故事的一桌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

.市文旅局实践探索党建与文旅品牌融合新路径,抓住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文旅部对口支援等重大机遇,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取经,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三个百万游龙岩”活动接连开展,“百万老广游龙岩”“百万阿拉游龙岩”“百万A萌郎游龙岩”等品牌声名远扬,龙岩文旅在广州、长三角、厦门等地吸睛无数。

党建聚力 传承文化根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市文旅局围绕红色、客家两条主线,探索“党建+文化传承保护与振兴”新路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以前的老街破旧不堪,大家都想搬走。这几年政府大力保护修缮,老街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活也更有滋味了。”长汀水东街的老街坊罗剑苹感慨地说。近年来,长汀县火爆出圈,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2亿元,创我市文旅项目新高。

漳平打响“中国最美樱花胜地”品牌,今年樱花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83万人次,媒体曝光量3.57亿次,成为海峡两岸文旅融合典范。

2024年度全市争取文物保护资金6332万元,连续11年全省第一。在长汀启动的“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活动,为全国首创;龙岩市第二届客家非遗奇妙夜活动,参与民众超50万人次,全平台媒体曝光量超30亿次;闽西汉剧《王景弘》《魏侃夫》在第九届福建艺术节上双双荣获全省戏剧汇演最高奖项——剧目一等奖,属历史首次。

党建搭台 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演出,还有文化培训,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新罗区溪南社区居民邱丽芬高兴地说。在闽西大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街头巷尾,全民炫技广场舞;乡间地头,百姓看戏热情高;文化广场,歌声嘹亮振奋人心。

市文旅局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探索“党建+文化惠民”融合模式,严格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带头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增强群众游客的体验感、幸福感与满足感。

“以前看演出要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好戏看。而且政府还会根据我们的意见调整节目,真的是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上。”武平县群众林启文如是说,“龙岩大家唱·百姓大舞台”“周周有戏”“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文艺活动品牌深入人心,一年四季围绕不同主题精心策划各类文化活动,涵盖歌舞表演、戏曲杂技、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全方位共享文化盛宴。

党建引领风帆劲,文旅融合正当时。市文旅局以党建为笔,绘就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让龙岩文旅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也让群众在文旅发展中收获满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