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毛泽东词《菩萨蛮·大柏地》赏析
■ 张佑周
1933年夏天,因与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的“左倾”冒险主义意见不合,毛泽东第二次离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岗位,回到瑞金继续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他在日理万机的政务工作中忙里偷闲,继续其一贯倡导的调查研究作风,深入瑞金各区、乡奔走调研。其间,他来到离瑞金城北60公里的大柏地,兴致勃勃地回忆起自己曾经于1929年2月春节期间,与朱德一起率领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的红军,在这里打了离开井冈山后的第一次大胜仗的情景。抑制不住旧地重游的兴奋,他写下一首高歌这次曾经使自己和红军都扬眉吐气的词《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是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写于战火之外的格调轻松活泼、语言朴素清新的一首词。
这首词比起诗人此前在战火之中写下的词,别有一番风味,明显表现出诗人远离战场,避开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愉快和轻松。
词的上阙有如高超的山水画家用如椽画笔描绘的一幅雨后山地的绚丽画卷。诗人将天上彩虹的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入词,生动质朴,形象清新,光彩夺目。紧接着一个反问句“谁持彩练当空舞?”更是把雨后彩虹写活了:是谁有那么巨大的臂力,擎着巨型的彩色缎带在长空中挥舞?就像七条巨龙在天边跃动,那么绚丽夺目!然后,诗人从天上回到大地,看到雨后群山,天色将晚,天边的落日重新露脸,一抹斜阳照亮群山,林木苍翠,色彩斑斓,景色多么壮丽!
词的下阙,诗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打开记忆的闸门,四年多以前大柏地战斗胜利的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他清楚地记得,1929年2月10日(正值春节)至11日,自己与朱德率领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军就在这大柏地打败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歼敌近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800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在激烈的战斗中,子弹纷飞,击穿了前村的墙壁。如今诗人故地重游,放眼被红军的英勇战斗洗涤过的关山,有密集弹洞、累累弹痕的装点,却显得更加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是诗人毛泽东追忆战斗场景的诗篇。虽然当时毛泽东肩负中央苏区政府主席一职,政务繁忙,还要下乡做调查研究,但他仍然憧憬红军的战斗生活,怀念曾经参与的辉煌胜利。因此,当他来到几年前亲自指挥红军打过大胜仗的大柏地时,自然兴奋异常,诗兴大发,下笔如有神,千古佳作一挥而就。
《菩萨蛮·大柏地》的艺术手法很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松活泼,格调清新。虽然诗人这首词是追忆战斗的,但词中却没有血腥场景,未见肃杀气氛。仅“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二句,便将歼敌两个团,俘虏八百敌军的大胜仗轻松描述,惜墨如金。这首词与诗人此前所写的同样描写红军战斗的反第一、第二次大“围剿”的两首《渔家傲》有很大不同,词中没有战火,没有硝烟,不像《渔家傲》那样,出现诸如“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不周山下红旗乱”“枯木朽株齐努力”“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等充满杀气、壮怀激烈的战斗诗句。然而这种轻松的客观描叙,却让人触景生情,很想去寻找、抚摸一下前村的墙壁,去见识乃至去体验当年的“鏖战急”,其力透纸背的手法何等高超!果然,根据诗人这首词的记载,数十年后,地方文史工作者在“前村”的墙壁上找到当年红军在战斗中留下的一枚打进砖墙中的子弹头。后来这枚子弹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代表胜利的子弹头。
二是语言质朴,通俗自然。这首词一开头就用人们所熟知的雨后彩虹的七彩颜色入诗,使人一诵读就知道当时雨过天晴,天边有彩虹。这样的天气很常见,天空的美景也是人们所熟视无睹的,诗人却把它写活了。紧接着一句“谁持彩练当空舞?”的问句,将天空彩虹美景渲染至极致。然而,细品这两句词,又没见到一个形容美景的形容词或成语。如此平白浅显、质朴无华地遣词入诗,足见诗人功力。“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更显得质朴自然。诗人到大柏地时,正值盛夏,遇到下雨天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雨过天晴,阳光斜照群山,被大雨清洗过的林木,更加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也合情合理。诗人用这样平白的文字来描述这样的美景,自然有如清风徐来,暖阳落地,一派清平气氛。
虽然词的下阙第一二句出现曾经的“鏖战”“弹洞”二词,透露出曾经的战斗气息,但诗人紧接着以“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样朴素平实的语句作结,轻松自然,战斗气息被迅速冲淡。
三是抒情浪漫,意境深邃。这首词像一篇轻松愉快的游记,既有深情美好的回忆,又有浪漫愉悦的抒情。诗人似乎要在曾经战斗过的旧地凭吊昔日得胜的战场,也许还要凭吊英勇牺牲的战士,但看到的却是天边的彩虹和雨后斜阳映照的群山。处在这种夕阳西下时宁静而青翠的夏日美景中,诗人的愉悦心情难以言表。虽然这昔日的战场也许能勾起当时受王明错误路线排斥而远离战斗的红军指挥员毛泽东的胸中块垒,但诗人毛泽东却全身心地融入有人手持彩练凌空而舞、雨后斜阳照亮山川的美景之中,不也郁闷顿消,浪漫惬意,心潮澎湃,乃至体验到“关山阵阵苍”的浩然大气?
下阙开头的“当年”,点出这首词追忆的主题。当年的鏖战已成过眼烟云,墙上残留的弹洞不仅不影响眼前的美景,反而成了现有美景的点缀乃至美的装饰。诗人如此浪漫的转折,给我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意境,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美的角度。带有战争痕迹的“弹洞”,居然成了自然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值得惜墨如金的诗人以笔墨去突出它。这样的创意,这样深邃的意境,不啻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于新世界的热烈憧憬!
果然,曾经被革命先辈刻意装点过的关山,70多年前就已经显得“今朝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