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响岁至年夜味


龙岩学院 丘梓婧

一声炮音划破黑夜的寂静,一场烟火在苍穹中绚烂绽放。又是一年除夕夜,万家灯火,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到来。春节于2024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更是每个中国人对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仪式佳节。

我出生于闽西客家的小镇,这里的春节,可以用“热闹、美丽、传承”三个词来概括。客家人的春节,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土地,感受那份独特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的除夕夜,我都在老家陪着长辈们过年。邻里亲戚齐聚一堂,洗刷灰尘,布置房屋,共迎新年,好不热闹。“初一自己家,初二外婆家,初三舅公家”,这是我们家的经典节目。穿上崭新的衣裳,走街串巷,拜年问好,好友相见,笑声与炮声交织,欢快地度过这新春佳节。

闽西客家的除夕夜,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守岁”。长辈们会点燃一盏长明灯,寓意家族香火绵延不绝。孩子们则围坐在火炉旁,听长辈讲述祖先的故事,感受家族的历史与荣光。正如古诗所云:“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的夜晚,既是告别旧岁,也是迎接新年的开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满天的烟花将正月的夜空渲染得明亮而耀眼。儿时喜烟花,喜其美丽,喜其新奇;今时看烟花,赏它耀眼,许它心愿。“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的璀璨,象征着新年的希望与光明。“砰,砰,砰”,一声声,一场场,一天天,烟花照亮了一座城,热闹了一个节。五彩缤纷的绚丽,美不胜收的多彩,爆竹将美景呈现在天空中,转瞬即逝。这并非烟花易冷的伤感,而是人们急于将自己的期望告诉神明,告诉未来的心情。这场美丽,永不过时。

“接春”是新年到来的第一步。家家户户放炮上香,还要去祠堂祭拜神明,将自己的虔诚与愿望告诉祖先,勉励自己在新的一年里顺遂如意。正月初一,村里的孩子们提着袋子,走家串户拜年,说上一句祝福语,主人家则将年前准备的年货分发给他们。这便是闽西客家的“打饼子”习俗,象征着丰收与团圆,孩子们不仅收获美食,更感受到了长辈们的温暖与关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种传承的力量,将新年的仪式感带着美满的寓意,一年又一年流传下去,幸福下去。

年味,是文化的根,是情感的魂。年味,是经历漫长旅途后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是拎着年货走亲访友的热闹,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的喜庆。

春节,是期许,是传承,是热闹,是团聚。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平凡与不凡的日子,年的存在,是寄托,是文化,是责任,是情怀。正如古诗所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喜乐于年味热闹,常安宁在盛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