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心,引我奋进


长汀一中分校高一(8)班 黄梁茜

书香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每每阅读那些体育健儿的文字,孙颖莎的故事格外耀眼。她的成长历程宛如一部励志巨著,每一页都写满了拼搏与坚韧。从2017年作为运动员代表在青奥会动员会上发言、到2019年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到2023年在亚运会上宣誓,再到2024年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参加巴黎奥运会闭幕式,她就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用她的拼搏与坚韧,演绎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激励我奋勇向前。

初次邂逅孙颖莎,是在一场举世瞩目的乒乓球国际赛事转播中。彼时,我正深陷学业泥沼,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满心皆是迷茫与无助。电视屏幕里,孙颖莎身着鲜红的队服,身姿挺拔如松。稚气的娃娃脸上一对灵动的双眼,恰似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满含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坚定的信念。发球时,她微微屈膝,身体重心下沉,眼神紧紧锁住手中的乒乓球,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那个即将开启激烈对抗的小球。接球时,她脚步轻盈灵活,如同敏捷的猎豹,迅速移动到最佳位置,精准地挥动球拍,将对手的进攻一一化解。那专注的神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宛如一道光,穿透我内心的阴霾。

自从看了人民日报新推出的“追光演讲”《有我》,我愈发深入地了解到她背后的艰辛与执着。为了提升球技,年幼的她便远离家乡,踏上了艰苦的训练之路。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训练馆,她就已经开始了挥汗如雨的训练。无数次的正手攻球、反手推挡,球拍与球的撞击声,交织成一曲单调却又充满力量的乐章。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水泡,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深知,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在成长的道路上,孙颖莎也并非一帆风顺。比赛的失利、伤病的困扰,如同阴霾一般,一次次笼罩着她。但她始终没有被打倒,每一次跌倒后,她都能迅速调整心态,重新站起。她会反复观看比赛录像,仔细分析自己的失误,不断改进技术和战术。正如她说的“在我们最痛苦的时候,可能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会让我们更加强大,希望我们都能始终相信自己,哪怕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再多坚持一下。”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不禁联想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都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孙颖莎在赛场上的拼搏,与祖国在发展道路上的奋进,何其相似,不正体现着个人与国家的息息相关、命运与共?

阅读她的事迹,让我深刻领悟到,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我们的奋斗才更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她让我明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点评 本文结构清晰、立意深刻、情感真挚、素材丰富且关联紧密、细节描写生动、语言流畅自然,展现出作者较高的写作水准和思想深度。文章以孙颖莎的成长历程为切入点,阐述其拼搏与坚韧精神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巧妙地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关联,升华到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体现出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立意深刻且富有时代感。

(指导老师 赖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