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力量


曾岩

我的家叫隆安堂,也是我们家族的祠堂。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祠堂里,受到祖先的护佑,接受祖先创业精神的滋养。

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它的意义深远而厚重。

祠堂是家族的精神寄托之所。每逢特定的节日和纪念日,家族成员都会齐聚祠堂,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在这一过程中,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家族的渊源和发展历程,铭记祖先的功绩和美德。这种对祖先的纪念,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思,更是对家族文化根脉的坚守和传承。它让后人明白自己从何而来,知晓家族的兴衰荣辱,从而激发对家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家春节、清明、中秋等时节,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般都要讲述先祖的创业精神,特别要讲述始祖隆安公筚路蓝缕,来此艰苦创业的故事。他们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都能够激励我们后代勇往直前,追求卓越。年轻一代在耳濡目染中,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自己肩负着家族的期望和责任。饮水思源,先祖的创业精神已成为姓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先祖的创业故事也就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代继续发扬光大。

宗祠是最重要的道德教化场所。在这里能升起后代子孙对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情。祭祖时除了要“依时依礼”之外,最重要的要有内心的诚敬,做到“必诚必敬”。祭祀并不是外在的人事物所要求的,而是源于人内心对祖先的感念之情,这种内在的感念之情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祭礼。既然祭礼是对祖先内心感念之情的外在表现,必须具备诚敬之心。因为祭礼能长存孝思,培养人的恭敬心和不忘本的厚道情谊。人心厚道,懂得见得思义、知恩报恩,社会风俗自然就变得淳厚了。而长辈们也会在祭祀时对晚辈进行教诲,教导他们要有感恩心、敬畏心,要遵守礼仪、尊重长辈、和睦邻里等等。这种道德教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宗祠忠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祠堂,它是教导人孝道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中国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谨慎地办理丧事,追奠亡故的先人,民风就归于淳厚了。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祖先都念念不忘,想着去祭祀的话,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面去祭祀祖先,一面又打爹骂娘,这是于情于理都不符合的。所以,在宗祠祭祀祖先,培养了一个人深厚的孝敬意识。因此,在宗祠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通过祭祀我们追忆祖德,以及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一生能在圣贤的引领、教诲中坚持不懈地圆满孝道。同时又给我们的孩子积德、培福,这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因此,古代的宗祠是最重要的忠孝文化教育场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宗祠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积善文化。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形成积善成德的家风。每年祭祀,宗族的长者都会教育后代要行善积德,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告诉子孙后代正是我们祖宗行善积德,才繁衍我们今天这么多后代,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等。同时,告诫子孙后代要加强个人德行修养,要与人为善,这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保障。另外,家族中的家规家训也会在祠堂中得到彰显和强调。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后代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祠堂是教育后代子孙的重要载体。通过祠堂的教育功能,家族能够培养出品行端正、有担当、有作为的新一代,使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祠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也是教育后代的最重要的场所。家族的希望在未来,后代子孙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每个家族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我们要发扬宗祠文化,学习古人的教育智慧,让每一座祠堂都成为家族的精神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传承家族的智慧和力量,书写家族的辉煌篇章,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从宗祠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