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腊月时


李莉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腊月,悄然而至,身在异乡心里却没有许多将要过年的欢快,只有岁月匆匆的感叹和细数绵长的回忆。老屋的腊月,是我年年的回想,是我记忆里最甜的味道。

老屋,是一座四进式的大宅子,梁檀窗屏木刻雕花,有前厅有后院,七大家人住在一起,热闹而温馨。一到腊月老屋里就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洋溢着欢声笑语。

进了腊月,冬至前酿下的米酒就得起酒了。老屋的大坪前便摆满晾晒的酒瓮,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有土陶的,有烧瓷的。婆婆、婶子们边收拾着酒瓮边谈论着自家今年酿酒的数量,二婶婆家人丁多,个个喝酒海量,每年都有三个敦实的大酒瓮子,酿上两百斤米,正月里来客多,过个年准就见底了。谈笑过后,还各将自家新起的米酒盛出来让大伙儿尝个新鲜,有的说酒味恰好,有的说酒曲放多偏老了,老屋里弥漫着醇厚和气的酒香。

准备过年的茶点吃食也是婆婆、婶子们的拿手绝活,个个都是巧妇。秋后收下的地瓜、芋子放在廊下晾着,水分蒸发一些后地瓜格外甜,芋子也粉糯,正好做香脆的地瓜、芋子片,但工序也实为繁琐。地瓜、芋子先蒸熟,去皮后分别打成泥,加入炒香的芝麻葱头、地瓜粉,充分搅和,反复揉搓,中间用食用洋红点上整理成条状后上锅蒸透。晾凉后,婆婆、婶子们又到老屋的大坪前支起簸箕,将条状地瓜、芋子切成均匀的薄片,这十分考验刀功。婆婆、婶子们边切边聊着家长里短,各家的孩子们也不能闲着,帮忙把切好的薄片一字排到簸箕上晾干,嘴馋的我们边晾还边偷吃几片。冬日的阳光洒在大坪里,伴随着欢笑声,成为这腊月里最温暖的画面。腊月二十后,各家的婆婆、婶子们便开始忙开了,灶上添火,大锅入油,晾干地瓜、芋子片分别小火慢炸,小小的薄片在油锅里渐渐涨开,变成一片片可爱的小云朵。我们这些小馋猫早已站在锅边帮忙将炸好的地瓜、芋子片装进密封的瓮子里,乘大人不注意时偷尝几片,感觉这就是个美差!一天时间,炸花生、糖豆子、兰花根等各色茶食就在婆婆、婶子们的巧手下应运而生,封坛装好,正月便可摆上茶食盒招待客人。

老屋厅堂甚多,年前的布置装点也是有讲究的。爷爷有七个兄弟,分为七房,每年各房轮流布置厅堂。腊月二十五,爷爷、叔叔们就开始打扫大门、厅堂,将旧联撕洗干净,清扫神龛、香炉。腊月二十八,煮上一大盆浆糊,在厅堂高高的雕花柱子上、厚重的木门上贴上大大小小、格式各样的新对联,挂上大红灯笼。腊月二十九,从上一年轮值的房亲中取来祖宗画像,在正厅神龛上摆好供品,挂上祖宗画像,焚香祝祷。正月时,所有子孙外婿都会来正厅拜祭祖宗,神龛上红蜡烛林立,香火不断,老屋大门口鞭炮声此起彼伏,地上一片红屑,人丁兴旺,热闹非凡。

年三十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还在睡梦中就听见窗外的鞭炮声,大人们早已起来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鸡鸭要杀好几头,腌制好,正月里客人来一蒸就可以端上桌。珍珠丸是我们年夜饭必备的主食,象征着团圆美满。婆婆、婶子们分工明确,制皮、剁馅各自忙碌,厨房里飘出一阵阵炒馅料的香味。炒好后,大伙儿将饺皮、馅料、泡好的糯米搬到厅堂里,开始包制。孩子们被分配了给圆圆的芋子丸裹糯米的活儿,边裹边玩,还可偷尝一口美味的馅料,别提多开心了!夜幕降临,老屋的大门口点起小堆的柴火,各厅堂的红灯笼也亮了起来,映照着大红对联上吉庆的祝语,一片祥和喜庆。长辈们给祖宗上香放过鞭炮后,婆婆、婶子们便将年夜美食一一端上桌,颜色油亮的干蒸鸡、汤色清美的白鸭汤、晶莹剔透的珍珠丸......长辈们坐上正桌,倒上新酿的米酒,大家举杯共庆新春,共话新年,饭后,各家都端出准备好的茶食,围坐在正厅里喝茶观看春晚。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了,拿出买好的烟花爆竹聚集在大坪里放肆地点起来,比谁的爆竹放得高,比谁的烟花好看。年三十的夜晚,欢笑声、划拳声、嬉闹声在老屋里响起,大家都卸下一年劳作的疲惫,享受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团圆之乐。

儿时的腊月和年味已渐远,物质匮乏的年代,比不了现今人们享受的天天如过年般的幸福生活,每当回忆起老屋腊月的情景,忘不了婆婆、婶子们的笑声,忘不了老屋里的小伙伴们,忘不了那的浓浓年味,儿时的腊月永远是我心底那抹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