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帽村1934
■罗桥德
帽村,坐落在武平北部,是一座平凡无奇的客家山村。然而,时光回溯至1934年,这个看似寻常的小村落,却经受了炼狱般血与火的考验,最终绽放出夺目的光辉,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1934年,于我党而言,是极度艰难的岁月,堪称一段至暗时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无奈开启战略大转移,踏上漫漫的北上征途。为给大部队转移争取宝贵时间,松毛岭阻击战持续了七天七夜,数以千计的红军战士血洒疆场,其场景之惨烈,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随着电视连续剧《血战松毛岭》在央视的热播,闽西的松毛岭声名远扬,成为众人皆知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受教育者不计其数。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广袤的闽西大地,还有众多地方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投身于反“围剿”斗争,与强大的敌人展开殊死较量,付出了巨大牺牲,帽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今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踏入了帽村。在市融媒体工作的本地友人老方的陪伴下,我步入了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广庇颜欢”厅堂和“竹苞松茂”厅堂。这两座古老建筑,曾是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和独立团的团部所在。老方对家乡的革命历史如数家珍,他告诉我,帽村乃当年中央苏区的前哨,翻过村南的梁野山和挡风岭,便是国民党的防区。彼时,帽村驻扎着一千多名红军指战员,军号嘹亮、军旗猎猎,成为当地最抢眼的风景。凝视着厅堂设施上那依稀可辨的红军标语,我穿越时光隧道,仿佛看到眼前依然活跃着一群群忙碌穿梭的红军将士,他们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青春热血,心中充满着革命豪情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
在回望和交流中,我们来到村子中央的小山包,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中学的后山,周边杂草丛中还掩住了当年的战壕。如今,硝烟早已隐去,在葱郁树木的环绕下,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在山头正中央矗立而起。阳光穿透树林,斑驳的光影洒落在纪念碑上,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陈丕显题写的“许卓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许卓,时任中央红军作战局局长。1934年3月4日,他遵照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指令,率领三总部检查团从会昌赶赴粤赣军区三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帽村,检查第五次反“围剿”的布防工作。在一场遭遇战中,许卓不幸中弹,英勇就义,他是在闽西牺牲的少数几位红军高级将领之一。1944年,中共中央有关决议评价其为“对革命有功的优秀干部”。
伫立在许卓烈士纪念碑前,眺望那穿村而过、静静流淌的帽村河,我感慨万千。许卓出生于广州的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家庭,他是广东军阀许崇智和许崇信的堂弟。如此优渥的家庭背景,本可使他一生衣食无忧,安然度日。然而,为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毅然告别家庭,踏上了布满荆棘、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并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宝贵和崇高意义。
在帽村高沙坝,静卧着一座义冢,其中安葬着帽村保卫战牺牲的200多位红军烈士遗骨。老方的讲述,将我拉回到那段惨烈的历史。1934年3月21日,国民党部队三千余人如汹涌的恶浪围攻帽村三分区司令部,而当时村中红军仅有数百人。众寡悬殊下,红军将士英勇奋战,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撕裂苍穹,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帽村河。历经十几个小时的浴血苦战,除少数红军拼死冲出重围,200多位指战员壮烈牺牲。
岁月无痕,历史有声。微风拂过,义冢上的青草沙沙作响,或许这是烈士们在轻声细语,他们在为当年的壮怀激烈彼此点赞;或许他们在九泉有知,为我们前来敬拜和凭吊甚感欣慰。诚然,这些英烈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正因有他们这般无私奉献与慷慨奔赴,才铸就了如今的和平盛世,我们才得以畅享幸福生活。先辈们的高风亮节,恰似璀璨星辰,永远高悬于历史的天空,让我们景仰。
帽村保卫战的失利,致使三分区司令部迁移至武北桃溪。国民党反动派旋即展开疯狂报复,对帽村地区的革命群众与红军家属施加残酷迫害,帽村再次笼罩在腥风血雨中。但革命的火种犹如寒夜中的星光,总是给人希望和期盼。地方游击队常年穿梭于崇山峻岭间,不时给予反动派致命痛击。当地百姓亦以各自的方式,与反动政权展开不屈的抗争,直至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帽村历经1934年血与火的严苛洗礼,红色印记已如永恒的铭文,深深镌刻于光辉史册,铭记于人民心间。漫步于蜿蜒曲折、由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时而可见当地村民于几栋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前忙碌。或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刀光剑影、枪林弹雨,渐渐地被风化成时光记忆,他们也习惯了如此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但谈到红色资源的发掘和保护,老方难掩兴奋地告知,近年来,各级党委与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旧址的保护修缮工作,多次专项拨款,对帽村的红军驻地、区委区苏乡苏旧址等六十余处红色旧址与革命遗址精心维护。并且在竹苞松茂古建筑旁精心布建《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展览》,全力打造红都前哨品牌,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构筑了优质的研学平台。如今,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识已然成为帽村一道独具魅力的亮丽景致。
夕阳的余晖轻柔地洒落,帽村仿若一幅古老而静谧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青山延绵环绕,溪水悠悠流淌,那四周起伏的山峦仿若大地坚实的脊梁,默默无言地守护着这片满溢希望的红色土地。我满心好奇地向老方询问村子名称的由来,他微笑着回应,因村中央的山形恰似一头雄狮,头顶戴着一顶礼帽,故而得名。我细细端详那山形良久,心中暗自思忖,这礼帽在我眼中更似一顶红军军帽,那是属于英雄的象征,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给予帽村的一项特殊奖掖。